基于梯度域的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静脉图像增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组织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图像采集系统及预处理算法 | 第14-20页 |
2.1 采集系统结构 | 第14-17页 |
2.1.1 光源的选择 | 第15页 |
2.1.2 近红外采集设备的选择 | 第15-16页 |
2.1.3 滤光片的选择 | 第16-17页 |
2.2 静脉图像预处理 | 第17-19页 |
2.2.1 归一化 | 第17页 |
2.2.2 图像的噪声处理 | 第17-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图像增强算法 | 第20-25页 |
3.1 域的概念 | 第20页 |
3.2 空域增强方法 | 第20-21页 |
3.3 频域增强方法 | 第21-22页 |
3.4 常用的手背静脉图像增强方法 | 第22-24页 |
3.4.1 直方图均衡化 | 第22-23页 |
3.4.2 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 | 第23-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基于梯度域的手背静脉图像增强 | 第25-34页 |
4.1 梯度和梯度算子 | 第25-27页 |
4.2 梯度域方法 | 第27-28页 |
4.3 梯度域手背静脉图像增强方法 | 第28-33页 |
4.3.1 图像空间转换 | 第28-29页 |
4.3.2 修改梯度场 | 第29-32页 |
4.3.3 图像重建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43页 |
5.1 普通手背静脉图像增强实验 | 第34-38页 |
5.1.1 增强效果视觉评价 | 第34-37页 |
5.1.2 增强效果数值评价 | 第37-38页 |
5.1.3 处理时间 | 第38页 |
5.2 模糊手背静脉图像增强实验 | 第38-41页 |
5.2.1 增强效果视觉评价 | 第38-41页 |
5.2.2 增强效果数值评价 | 第41页 |
5.2.3 处理时间 | 第41页 |
5.3 综合评价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43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