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梯度域的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静脉图像增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组织第12-14页
第二章 图像采集系统及预处理算法第14-20页
    2.1 采集系统结构第14-17页
        2.1.1 光源的选择第15页
        2.1.2 近红外采集设备的选择第15-16页
        2.1.3 滤光片的选择第16-17页
    2.2 静脉图像预处理第17-19页
        2.2.1 归一化第17页
        2.2.2 图像的噪声处理第17-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图像增强算法第20-25页
    3.1 域的概念第20页
    3.2 空域增强方法第20-21页
    3.3 频域增强方法第21-22页
    3.4 常用的手背静脉图像增强方法第22-24页
        3.4.1 直方图均衡化第22-23页
        3.4.2 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第23-24页
    3.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基于梯度域的手背静脉图像增强第25-34页
    4.1 梯度和梯度算子第25-27页
    4.2 梯度域方法第27-28页
    4.3 梯度域手背静脉图像增强方法第28-33页
        4.3.1 图像空间转换第28-29页
        4.3.2 修改梯度场第29-32页
        4.3.3 图像重建第32-33页
    4.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4-43页
    5.1 普通手背静脉图像增强实验第34-38页
        5.1.1 增强效果视觉评价第34-37页
        5.1.2 增强效果数值评价第37-38页
        5.1.3 处理时间第38页
    5.2 模糊手背静脉图像增强实验第38-41页
        5.2.1 增强效果视觉评价第38-41页
        5.2.2 增强效果数值评价第41页
        5.2.3 处理时间第41页
    5.3 综合评价第41-42页
    5.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3-44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43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氟化硼二酮化合物的荧光压敏机理和长寿命发光材料的策略开发
下一篇:基于混合硬件/软件的以加速器为中心的异构架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