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萤火虫算法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 | 第15-29页 |
2.1 PID控制算法 | 第15-18页 |
2.1.1 PID控制原理 | 第15-17页 |
2.1.2 PID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2.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第18-23页 |
2.2.1 常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第18-19页 |
2.2.2 智能算法PID参数整定 | 第19-23页 |
2.3 基本萤火虫算法 | 第23-27页 |
2.3.1 基本萤火虫算法的仿生学原理 | 第24页 |
2.3.2 基本萤火虫算法的算法思想 | 第24-25页 |
2.3.3 基本萤火虫算法数学模型描述 | 第25-26页 |
2.3.4 基本萤火虫算法的流程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萤火虫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的研究 | 第29-41页 |
3.1 基本萤火虫算法分析 | 第29-30页 |
3.2 算法改进的描述 | 第30-31页 |
3.3 算法改进后的步骤 | 第31-32页 |
3.4 算法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32-40页 |
3.4.1 测试函数 | 第32-34页 |
3.4.2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3.4.3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研究 | 第41-53页 |
4.1 基于改进的萤火虫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原理 | 第41-43页 |
4.1.1 编码和适应度函数 | 第42-43页 |
4.1.2 经典的被控对象数学模型 | 第43页 |
4.2 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PID控制器参数寻优仿真实验 | 第43-45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4.4 改进评价函数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3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A:图索引 | 第61-63页 |
Appendix A:Figures Index | 第63-64页 |
附录B:表索引 | 第64-65页 |
Appendix B:Table Index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在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