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变易理论的概况 | 第22-32页 |
第一节 变易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变易理论的概念 | 第24-29页 |
一、变易理论的理论基础:现象图式学 | 第24-25页 |
二、变易理论的内涵 | 第25-29页 |
第三节 变易图式 | 第29-32页 |
一、变易图式的定义 | 第29页 |
二、变易图式的学习功能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概况 | 第32-44页 |
第一节 古典诗歌的概说 | 第32-34页 |
一、古典诗歌定义 | 第32-33页 |
二、古典诗歌的分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典诗歌的概况 | 第34-40页 |
第三节 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 | 第40-44页 |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 第40-42页 |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基于变易理论的初中古典诗歌教学 | 第44-68页 |
第一节 确定学习内容及关键特征的途径 | 第44-50页 |
一、教师初拟的学习内容 | 第45-47页 |
二、了解学生的观点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基于变易理论的教学设计—以李清照的《武陵春》为例 | 第50-68页 |
一、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V2),初拟学习内容 | 第50-54页 |
二、诊断学情(V1) | 第54-62页 |
三、确定学习内容及关键特征设计教学(V3) | 第62-68页 |
第四章 变易理论应用于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展望 | 第68-74页 |
第一节 关注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探明学习起点,学生高效学习 | 第69-70页 |
第三节 运用变易理论,指导教学设计 | 第70-71页 |
第四节 深化理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 第71-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