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二) 研究背景和写作目的 | 第9-10页 |
(三)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 关于"历史记忆" | 第10-13页 |
2. 关于传说与历史记忆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第16-18页 |
一、地理历史概况 | 第18-22页 |
(一) 平乐县简介 | 第18-20页 |
(二) 乐山里——宾氏家族聚集地 | 第20-22页 |
二、祖先传说——"宾公传说"及其文本分析 | 第22-29页 |
(一) 遇仙 | 第23-24页 |
(二) 赶山 | 第24-26页 |
(三) 风水遭破坏 | 第26-29页 |
三、祖先的历史记忆:从文本记忆到活态记忆 | 第29-42页 |
(一) 文本记忆:口头叙述、地方志和族谱 | 第29-35页 |
1. 口头叙述的记忆 | 第29-31页 |
2. 地方志等文献中的记忆 | 第31-32页 |
3. 族谱保存的记忆 | 第32-35页 |
(二) 活态记忆:建立纪念堂、清明扫墓和诞辰纪念日 | 第35-42页 |
1. 宾公纪念堂和宾公诞辰纪念日 | 第36-38页 |
2. 清明扫墓和风水崇拜 | 第38-42页 |
四、祖先历史记忆的建构及其原因 | 第42-68页 |
(一) 确认辉煌的祖先:从普通到显赫 | 第42-47页 |
1. 风水先生 | 第42-43页 |
2. 地理仙师 | 第43-45页 |
3. 征蛮军师 | 第45-47页 |
(二) 寨宾与上宾的"宾公"之争 | 第47-53页 |
1. "宾公"身份和出身年代的确定 | 第47-49页 |
2. "宾公"所葬墓地的确定 | 第49-50页 |
3. 寨宾和上宾对相互身份的疑议 | 第50-53页 |
(三) 宾氏宗族族谱的编撰 | 第53-66页 |
1. 族谱的编纂:一个追溯祖先的过程 | 第53-60页 |
2. 合宗的尝试:重塑祖先记忆 | 第60-62页 |
3. 地方文化精英:传说的演说人与族谱的编修者 | 第62-65页 |
4. 文献与传说的互动:传说进入家族历史 | 第65-66页 |
(四) 文化风景与旅游开发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一:传说文本 | 第74-85页 |
附录二:图片 | 第85-89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