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无粘附力(无凝聚性)土与地基论文

冻融循环下粉质砂土力学性质及本构模型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9页
        1.2.1 冻融循环下土体力学性质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2 土体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1-27页
        1.2.3 FLAC~(3D)本构模型二次开发的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 前人研究的不足和需继续深入的地方第29-3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第30-32页
2 冻融粉质砂土力学性质的室内试验研究第32-64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试验内容及方案设计第33-38页
        2.2.1 试验土样第33-34页
        2.2.2 试样制备及试验仪器第34-37页
        2.2.3 试验方案设计第37-38页
    2.3 考虑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原理第38-41页
        2.3.1 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第38-40页
        2.3.2 考虑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分析第40-41页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1-62页
        2.4.1 含水率对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第41-48页
        2.4.2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第48-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冻融粉质砂土的归一化特性研究第64-80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未冻融粉质砂土的归一化特性研究第65-72页
        3.2.1 常用的归一化因子第65-67页
        3.2.2 未冻融粉质砂土的归一化特性第67-72页
    3.3 冻融粉质砂土的归一化关系研究第72-79页
        3.3.1 不同冻融次数下粉质砂土的归一化特性第73-74页
        3.3.2 冻融粉质砂土的归一化应力-应变关系第74-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 冻融粉质砂土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第80-110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第81-86页
        4.2.1 试验设备第81-82页
        4.2.2 试验方法及试验设计第82-83页
        4.2.3 试验结果第83-86页
    4.3 冻融粉质砂土的改进南水模型参数分析第86-99页
        4.3.1 南水模型及其参数第86-92页
        4.3.2 冻融粉质砂土的弹性参数第92-94页
        4.3.3 冻融粉质砂土强度的屈服准则第94-97页
        4.3.4 未冻融粉质砂土的改进南水模型第97-99页
    4.4 冻融粉质砂土的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第99-108页
        4.4.1 冻融粉质砂土的屈服面演化特性第99-105页
        4.4.2 冻融粉质砂土增量应力-应变关系第105-108页
    4.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5 冻融粉质砂土双屈服面本构模型的FLAC~(3D)二次开发第110-146页
    5.1 FLAC~(3D)的主要特点第110-112页
    5.2 自定义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第112-122页
        5.2.1 计算步骤第112-113页
        5.2.2 FLAC~(3D)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环境及开发流程第113-115页
        5.2.3 冻融粉质砂土双屈服面模型在FLAC~(3D)中的差分形式推导第115-122页
    5.3 不同应力路径下三轴试验算例分析第122-134页
        5.3.1 等压固结三轴试验的模拟第123-127页
        5.3.2 K_0固结三轴试验的模拟第127-134页
    5.4 冻融前后路基变形特性分析第134-143页
        5.4.1 模型建立第134-136页
        5.4.2 初始地应力计算第136页
        5.4.3 分级加载过程模拟第136-139页
        5.4.4 冻融前后路基及地基变形规律第139-143页
    5.5 本章小结第143-14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6-147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47-148页
    6.3 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8-16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乳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载波发生器的ROF系统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