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现状研究 | 第12-14页 |
1.3.3 存在问题及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2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划分 | 第17-23页 |
2.1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概述 | 第17-18页 |
2.2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类型 | 第18-22页 |
2.3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重点风险因素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 | 第23-29页 |
3.1 社稳风险因素评估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 | 第23-24页 |
3.1.1 利益相关方简述 | 第23页 |
3.1.2 社稳涉及多方面利益相关方 | 第23-24页 |
3.1.3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的特点 | 第24页 |
3.2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建立步骤 | 第24-26页 |
3.3 为利益相关方赋予权重 | 第26-29页 |
3.3.1 构建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网络 | 第26-28页 |
3.3.2 计算各参与方的中心度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在天津社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29-36页 |
4.1 定义研究问题 | 第29-30页 |
4.2 利益相关方分析 | 第30-31页 |
4.3 确定风险因素研究标准和权重 | 第31-33页 |
4.3.1 风险因素研究标准 | 第31-32页 |
4.3.2 风险因素权重设定 | 第32-33页 |
4.4 指标和测量方法 | 第33-34页 |
4.5 汇总分析并排序 | 第34页 |
4.6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结论 | 第34页 |
4.7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的实施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多参与方多标准分析模型应用于社稳风险因素结论分析 | 第36-47页 |
5.1 总图分析 | 第36-37页 |
5.2 利益相关方分析 | 第37-45页 |
5.2.1 政府相关部门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37-39页 |
5.2.2 基层组织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39-40页 |
5.2.3 项目单位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0-42页 |
5.2.4 学者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2-43页 |
5.2.5 周边商户居民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3-44页 |
5.2.6 被征收居民、企业对不同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第44-45页 |
5.3 对高风险类型分析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48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