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研究特色或创新 | 第14-15页 |
1.6 文章结构及框架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歧视(Discrimination) | 第16页 |
2.1.2 统计性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 第16-17页 |
2.1.3 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 | 第17页 |
2.1.4 容貌歧视(Appearance Discrimination) | 第17页 |
2.1.5 刻板印象(Stereotypes) | 第17-18页 |
2.1.6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 | 第18页 |
2.1.7 相貌刻板印象(Appearance Stereotypes) | 第18页 |
2.2 关于歧视理论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2.2.1 社会心理学对歧视的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2 经济学对歧视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2.3 行为经济学BPC模型的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2.3 关于歧视实证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3.1 社会心理学的实证方法综述 | 第26-27页 |
2.3.2 行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综述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女大学生感知容貌歧视的测量量表设计 | 第30-34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30页 |
3.2 实证框架 | 第30-31页 |
3.3 量表设计 | 第31-32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32-34页 |
4 女大学生对容貌歧视感知的测量 | 第34-52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4页 |
4.2 实证结果 | 第34-43页 |
4.2.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2.2 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35-36页 |
4.2.3 按照年级分组的差异性检验 | 第36-38页 |
4.2.4 按照场合分组的差异性检验 | 第38页 |
4.2.5 研究变量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4.2.6 回归分析 | 第39-43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43-50页 |
4.3.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4.3.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3.3 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 第44-45页 |
4.3.4 按照年级分组的差异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5 按照专业分组的差异性分析 | 第47-48页 |
4.3.6 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对女大学生容貌歧视的度量 | 第52-63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52-57页 |
5.1.1 实验框架 | 第52-53页 |
5.1.2 实验变量 | 第53页 |
5.1.3 实验假设 | 第53-54页 |
5.1.4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5.1.5 实验被试 | 第55页 |
5.1.6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5.1.7 实验场合 | 第56页 |
5.1.8 数据录入 | 第56-57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5.2.1 容貌歧视的总体表现 | 第57-58页 |
5.2.2 容貌歧视的性别差别 | 第58-59页 |
5.2.3 筛选时间对容貌歧视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4 决策方式对容貌歧视的影响 | 第60页 |
5.3 实验结论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