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前言 | 第8-11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9-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2.1 跨跳的技术特征 | 第11-12页 |
| 2.2 国内外高速摄像在体育运动技术中的运用 | 第12-17页 |
| 2.2.1 高速摄像的运用 | 第12-14页 |
| 2.2.2 高速与其他测试系统结合的研究 | 第14-17页 |
| 2.3 国内外有关跳跃类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分析 | 第17-21页 |
| 2.3.1 起跳阶段 | 第17-18页 |
| 2.3.2 腾空阶段 | 第18-19页 |
| 2.3.3 落地阶段 | 第19-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9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 3.2.2 访谈法 | 第21-22页 |
| 3.2.3 实验法 | 第22页 |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22页 |
| 3.2.5 对比分析法 | 第22页 |
| 3.3 实验设计 | 第22-29页 |
| 3.3.1 实验设备 | 第22-25页 |
| 3.3.2 测试步骤 | 第25页 |
| 3.3.3 跨跳动作阶段及特征画面 | 第25-26页 |
| 3.3.4 选取指标 | 第26页 |
| 3.3.5 人体基本轴和基本切面、下肢关节运动方向、角度以及其他角度的定义 | 第26-29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56页 |
| 4.1 起跳阶段 | 第29-43页 |
| 4.1.1 起跳阶段各个瞬间重心速度 | 第29-33页 |
| 4.1.2 起跳时间分析 | 第33-35页 |
| 4.1.3 着地角、蹬地角、起蹬夹角、扇面角分析 | 第35-37页 |
| 4.1.4 各个瞬间两大腿夹角、起跳腿髋角、膝角、踝角的情况分析 | 第37-41页 |
| 4.1.5 起跳阶段身体重心高度变化分析 | 第41-43页 |
| 4.2 腾空阶段 | 第43-51页 |
| 4.2.1 重心速度分析 | 第43-44页 |
| 4.2.2 腾空时间 | 第44页 |
| 4.2.3 腾起角 | 第44-46页 |
| 4.2.4 腾空高度 | 第46-47页 |
| 4.2.5 腾空阶段两大腿夹角、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第47-50页 |
| 4.2.6 腾空动作完成质量分析 | 第50-51页 |
| 4.3 下落阶段 | 第51-56页 |
| 4.3.1 落地阶段重心运动速度分析 | 第52页 |
| 4.3.2 重心位置及脚位置的技术动作分析 | 第52-54页 |
| 4.3.3 落地阶段重心高度,右髋、膝、踝关节角度分析 | 第54-56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 5.1 结论 | 第56页 |
| 5.2 建议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