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7-10页 |
1 文献综述及前言 | 第10-21页 |
1.1 原油的性状及组成 | 第10-11页 |
1.2 原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1.3 原油污染的治理 | 第12页 |
1.4 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 | 第12-15页 |
1.5 表面活性剂 | 第15页 |
1.6 降解石油烃的相关基因、酶和机制 | 第15-18页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1.8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31页 |
2.1 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培养基 | 第21页 |
2.1.3 试剂 | 第21-23页 |
2.1.4 实验常用仪器 | 第23页 |
2.2 方法 | 第23-31页 |
2.2.1 原油降解菌的富集 | 第23页 |
2.2.2 原油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3页 |
2.2.3 原油降解菌的复筛 | 第23-24页 |
2.2.4 原油降解菌的鉴定 | 第24-27页 |
2.2.5 原油降解菌的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2.2.6 基因组信息分析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5页 |
3.1 原油降解菌的获得 | 第31页 |
3.2 原油降解菌的复筛 | 第31页 |
3.3 原油降解菌的鉴定 | 第31-35页 |
3.3.1 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 | 第31-32页 |
3.3.2 16S rDNA序列 | 第32-35页 |
3.3.3 系统进化关系 | 第35页 |
3.4 原油降解细菌的特性 | 第35-47页 |
3.4.1 原油降解过程中生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原油残留量的变化 | 第35-37页 |
3.4.2 药敏性 | 第37-38页 |
3.4.3 降解条件的优化 | 第38-45页 |
3.4.4 不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油降解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 基因组信息 | 第47-55页 |
3.5.1 基因组总DNA的序列 | 第47-49页 |
3.5.2 组装、结构预测和功能注释 | 第49-55页 |
4 讨论 | 第55-60页 |
5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