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甲烷干重整氧化锆载镍催化剂制备与性能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39页
    1.1 甲烷催化转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20页
    1.2 甲烷间接转化法制备合成气的主要的途径第20-23页
        1.2.1 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备合成气第20-21页
        1.2.2 甲烷部分氧化重整制备合成气第21页
        1.2.3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备合成气第21-23页
    1.3 甲烷重整反应制备合成气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第23-32页
        1.3.1 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第23-25页
        1.3.2 不同镍前驱体对催化剂甲烷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第25-28页
        1.3.3 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第28-32页
    1.4 甲烷干重整反应和失活机理的研究第32-37页
        1.4.1 甲烷干重整反应机理的研究第32-34页
        1.4.2 催化剂失活机理的研究第34-37页
    1.5 甲烷干重整反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策略第37页
        1.5.1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页
        1.5.2 催化剂发展趋势及研究策略第37页
    1.6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2 实验部分第39-45页
    2.1 实验所用的原料第39页
    2.2 实验所用的仪器第39-40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40-41页
        2.3.1 L-精氨酸配体辅助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第40页
        2.3.2 不同形貌氧化锆载体及载镍催化剂的制备第40-41页
    2.4 分析表征方法第41-43页
        2.4.1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第41页
        2.4.2 高分辨质谱仪第41页
        2.4.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1页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1页
        2.4.5 氮气物理吸附第41页
        2.4.6 粉末X射线衍射第41页
        2.4.7 拉曼光谱第41页
        2.4.8 电感等离子体耦合原子发射光谱第41-42页
        2.4.9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2页
        2.4.10 程序升温还原测试第42页
        2.4.11 CO化学吸附第42页
        2.4.12 CO_2程序升温脱附第42-43页
        2.4.13 积碳量的热重分析第43页
    2.5 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第43-45页
3 L-精氨酸辅助浸渍制备的镍基催化剂及甲烷干重整反应催化性能第45-58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5-57页
        3.2.1 L-精氨酸辅助制备的镍基催化剂的表征第45-50页
        3.2.2 催化性能的评价第50-53页
        3.2.3 新鲜和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第53-55页
        3.2.4 反应条件对甲烷干重整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5-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氧化锆载体形貌对镍基催化剂甲烷干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第58-111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海带状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甲烷干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第58-72页
        4.2.1 海带状分级结构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的制备第58页
        4.2.2 海带状分级结构氧化锆的表征第58-63页
        4.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及织构性质第63-67页
        4.2.4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第67-68页
        4.2.5 新鲜和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第68-72页
    4.3 大丽花状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甲烷干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第72-85页
        4.3.1 大丽花状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的制备第72页
        4.3.2 不同氟化铵用量制备的氧化锆载体的表征第72-77页
        4.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及织构性质第77-82页
        4.3.4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第82-83页
        4.3.5 催化剂表征第83-85页
    4.4 松果状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甲烷干重整反应的催化性能第85-109页
        4.4.1 松果状分级结构氧化锆载镍催化剂的制备第85-86页
        4.4.2 载体的织构性质第86-90页
        4.4.3 催化剂活性评价及织构性质第90-92页
        4.4.4 氟化铵用量对制备的氧化锆及催化剂织构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2-95页
        4.4.5 尿素用量对制备的氧化锆及催化剂织构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5-98页
        4.4.6 水热温度对制备的氧化锆及催化剂织构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第98-102页
        4.4.7 水热时间对制备的氧化锆及催化剂织构性质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02-105页
        4.4.8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第105-109页
    4.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5 优选氧化锆载镍催化剂长期稳定性评价第111-121页
    5.1 引言第111页
    5.2 催化剂的制备第111页
    5.3 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评价第111-115页
    5.4 介孔镍基催化剂用于甲烷干重整反应第115-120页
        5.4.1 催化剂的制备第116页
        5.4.2 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表征结果第116-120页
    5.5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6.1 结论第121页
    6.2 创新点概要第121-122页
    6.3 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细胞膜NH3被动传递及Ca2+主动传递研究
下一篇:吡啶侧链C-H键氧化生成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