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2-14页 |
1.4.1 调研地点的选取和调研样本的基本特征与情况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相关理论与分析框架 | 第15-18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2.2.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5-16页 |
2.2.2 相互依赖理论 | 第16-17页 |
2.2.3 社会整合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樟树市洋湖乡留守妇女婚姻及家庭现状调查 | 第18-33页 |
3.1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 第18-23页 |
3.1.1 洋湖乡男性劳动力流动的情况 | 第18页 |
3.1.2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 | 第18-23页 |
3.2 基于访谈调查的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 第23-26页 |
3.2.1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经营:农业女性化 | 第23页 |
3.2.2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负担重 | 第23-24页 |
3.2.3 农村留守妇健康状况差 | 第24-25页 |
3.2.4 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状况差 | 第25-26页 |
3.3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的日常生活状态 | 第26-27页 |
3.3.1 田野间劳作的留守妇女 | 第26页 |
3.3.2 独自支撑家庭的留守妇女 | 第26-27页 |
3.3.3 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 第27页 |
3.4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的家庭婚姻状况 | 第27-30页 |
3.4.1 夫妻关系仍然和谐的家庭 | 第28-29页 |
3.4.2 夫妻关系有危机的家庭 | 第29-30页 |
3.4.3 夫妻关系已经解体的家庭 | 第30页 |
3.5 代际关系 | 第30-33页 |
3.5.1 赡养老人及婆媳关系的处理 | 第31页 |
3.5.2 抚养孩子:对子女重养轻教 | 第31-33页 |
第4章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婚姻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4.1.1 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不高 | 第33-34页 |
4.1.2 精神负担重,安全无保障 | 第34页 |
4.1.3 综合素质低,自我发展缺乏空间 | 第34-35页 |
4.1.4 自主意识低,公共参与不够 | 第35页 |
4.1.5 缺乏相关的政策及社会支持 | 第35-36页 |
4.2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4.2.1 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形成留守妇女现象的根本原因 | 第36-37页 |
4.2.2 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制约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发展的客观原因 | 第37页 |
4.2.3 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的是阻碍留守妇女发展的外在原因 | 第37-38页 |
4.2.4 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性是影响留守妇女发展的内在原因 | 第38页 |
4.3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和婚姻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中的权利和地位不对等 | 第39页 |
4.3.2 农村留守妇女维权意识缺乏和健康无保障 | 第39-40页 |
4.3.3 传统性别分工意识阻碍留守妇女发展 | 第40-41页 |
第5章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和生活稳定的思路与措施 | 第41-46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41页 |
5.2 具体措施 | 第41-46页 |
5.2.1 发展农村经济是最根本的途径 | 第41-42页 |
5.2.2 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爱是最直接的途径 | 第42-43页 |
5.2.3 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是最有力的保障 | 第43-44页 |
5.2.4 提高留守妇女素质是最有效的途径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A 洋湖乡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和婚姻稳定性调查 | 第51-53页 |
附录B: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和婚姻稳定性调查问卷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