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2.1 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类 | 第16-18页 |
2.1.3 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18页 |
2.2 信用风险防范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资产负债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分析 | 第21-40页 |
3.1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及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第21-25页 |
3.1.1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 第21-23页 |
3.1.2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 第23-25页 |
3.2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 第25-29页 |
3.2.1 不良贷款总体情况分析 | 第25-27页 |
3.2.2 基于贷款结构的分析 | 第27-29页 |
3.2.3 基于贷款风险集中度的分析 | 第29页 |
3.3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 第29-32页 |
3.4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 | 第32-40页 |
3.4.1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3.4.2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40页 |
第4章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优化 | 第40-48页 |
4.1 技术性控制体系优化 | 第40-44页 |
4.1.1 信贷风险的计量与评估 | 第40-42页 |
4.1.2 信贷风险分散与转移 | 第42-44页 |
4.2 制度性控制体系优化 | 第44-48页 |
4.2.1 内部控制制度优化 | 第44-46页 |
4.2.2 外部监控制度优化 | 第46-48页 |
第5章 吉林PS农村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48-55页 |
5.1 改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挥作用的宏观外部环境 | 第48-50页 |
5.1.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第48页 |
5.1.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5.1.3 深化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 第49页 |
5.1.4 重建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 第49-50页 |
5.2 强化信贷风险内部微观管理 | 第50-55页 |
5.2.1 建立科学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评价体系 | 第50页 |
5.2.2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 第50-52页 |
5.2.3 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 | 第52-53页 |
5.2.4 重视IT技术的应用 | 第53页 |
5.2.5 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内部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53-5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总结 | 第55页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