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四川省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协同性分析--以自贡市大安区种草养羊模式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土地利用系统矛盾日益突出第9页
        1.1.2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与土地资源禀赋不协调第9-10页
        1.1.3 发展种草养畜模式符合四川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1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10-11页
        1.2.2 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相关经营主体收入第11页
        1.2.3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3 研究评述第16页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6-18页
        1.4.1 主要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1.6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19-20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1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第20页
        2.1.2 土地利用系统协同的相关概念第20-22页
    2.2 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协同理论第22-23页
        2.2.2 要素禀赋理论第23页
        2.2.3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第23-24页
        2.2.4 农业发展阶段新判断第24-25页
    2.3 土地利用系统协同的主要内容第25-27页
        2.3.1 协同性的本质第25页
        2.3.2 协同的判定内容第25-27页
3 四川省土地资源现状及种草养畜模式分析第27-38页
    3.1 四川省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第27-31页
        3.1.1 四川省区域概况及土地利用状况第27-28页
        3.1.2 四川省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第28-30页
        3.1.3 四川省养殖业结构现状分析第30-31页
    3.2 四川省不同种草养畜模式分析第31-35页
        3.2.1 种草养羊模式第31-32页
        3.2.2 种草养牛模式第32-33页
        3.2.3 种草养兔模式第33页
        3.2.4 种草养畜经济效益分析第33-35页
    3.3 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3.3.1 饲草种植面积小,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第35-36页
        3.3.2 机械化水平低,规模效益不足第36页
        3.3.3 管理效率低,经济、生态效益下降第36-38页
4 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协同状态评价第38-54页
    4.1 土地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方法第38-41页
        4.1.1 序参量的无量纲化第38-39页
        4.1.2 确定序参量的总贡献值第39页
        4.1.3 耦合度计算第39页
        4.1.4 协同状态评价第39-40页
        4.1.5 土地系统协同状况判定第40-41页
    4.2 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1-46页
        4.2.1 构建原则第41-42页
        4.2.2 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协同评价序参量指标体系第42-46页
    4.3 实证研究——以自贡市大安区种草养羊模式为例第46-49页
        4.3.1 自贡市大安区区域概况第46-47页
        4.3.2 数据来源第47页
        4.3.3 模型计算第47-49页
    4.4 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协同性特征分析第49-54页
        4.4.1 子系统有序度特征分析第49-52页
        4.4.2 子系统耦合度特征分析第52-53页
        4.4.3 土地系统整体协同状态分析第53-54页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第54-58页
    5.1 研究结论第54-55页
        5.1.1 种草养畜土地利用模式符合四川省资源禀赋要求第54页
        5.1.2 种草养畜模式效益优于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第54页
        5.1.3 种草养畜模式下的土地协同性仍处于低级协调阶段第54-55页
    5.2 对策建议第55-58页
        5.2.1 加大种养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第55页
        5.2.2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土地系统的最大效益第55-56页
        5.2.3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系统良性运行第56页
        5.2.4 提高科技支撑水平,促进种草养畜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第56-57页
        5.2.5 构建政策扶持体系,保障种草养畜产业健康发展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共品供给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主城区104个楼盘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日粮硒缺乏对肉鸡硒蛋白基因及胰岛素信号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