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7-3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第2章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历程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 第33-47页 |
2.1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 第33-37页 |
2.1.1 世界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 | 第33-34页 |
2.1.2 服务贸易结构变化明显 | 第34-36页 |
2.1.3 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 | 第36-37页 |
2.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37-41页 |
2.2.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 | 第37-39页 |
2.2.2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第39-41页 |
2.3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2.3.1 服务产业整体开放度不足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传统服务产业升级 | 第41-43页 |
2.3.2 知识产权保护和高级人力资本不足限制新型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 第43-44页 |
2.3.3 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措施不够完善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人力资本与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分析 | 第47-64页 |
3.1 人力资本禀赋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 | 第47-56页 |
3.1.1 人力资本作为知识载体促进服务贸易的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3.1.2 理论模型的假设 | 第49-51页 |
3.1.3 模型的几个重要推论 | 第51-56页 |
3.2 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作用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 | 第56-57页 |
3.3 实证分析 | 第57-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4章 博弈论视角下两国生产要素联合作用对服务贸易的促进分析 | 第64-79页 |
4.1 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博弈分析 | 第64-65页 |
4.2 国家间服务贸易合作与非合作博弈模式比较 | 第65-72页 |
4.2.1 模型的假设 | 第66-68页 |
4.2.2 非合作情况下两国博弈 | 第68-69页 |
4.2.3 合作情况下两国博弈 | 第69-70页 |
4.2.4 模型的推论 | 第70-72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72-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美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 | 第79-100页 |
5.1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促进措施 | 第79-86页 |
5.1.1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79-82页 |
5.1.2 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变化 | 第82-84页 |
5.1.3 不同阶段下美国服务贸易促进措施 | 第84-86页 |
5.2 为保持产业优势制定的促进措施 | 第86-91页 |
5.2.1 增强人力资本禀赋,确立产业长久优势 | 第87-88页 |
5.2.2 降低优势产业贸易壁垒,吸引外资进入 | 第88-90页 |
5.2.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激励机制 | 第90-91页 |
5.3 为促进产业优势发挥而建立的机构体系 | 第91-96页 |
5.4 将国内促进措施推广为世界贸易规则 | 第96-97页 |
5.5 美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的总结 | 第97-100页 |
第6章 我国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 第100-105页 |
6.1 注重高级人才培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第100页 |
6.2 做好服务部门有序开放,引入良性竞争机制 | 第100-102页 |
6.3 建立市场化创新机制,推动新型服务贸易发展 | 第102-104页 |
6.4 加强监督管理措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 第104-105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05-108页 |
7.1 全文内容总结 | 第105-106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106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9页 |
附录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