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应力腐蚀开裂裂尖力学特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7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 ·焊接接头材料组织与显微结构及其SCC敏感性 | 第13-16页 |
|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裂纹萌生与扩展速率研究 | 第16-19页 |
|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SCC开裂机理研究 | 第19页 |
| ·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测量与评估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完整性评定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 2 核电材料应力腐蚀开裂机理与扩展驱动力 | 第27-39页 |
| ·核电结构材料应力腐蚀开裂机理 | 第27-30页 |
| ·滑移溶解理论与Ford-Andresen模型 | 第27-28页 |
| ·FRI模型 | 第28-29页 |
| ·表面强化模型 | 第29-30页 |
| ·内部氧化模型 | 第30页 |
| ·应力腐蚀开裂裂纹扩展驱动力 | 第30-38页 |
| ·裂纹扩展驱动力的线弹性断裂力学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 ·基于FEM的SCC驱动力及裂纹扩展速率计算 | 第33-34页 |
| ·扩展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3 核电安全端焊接接头材料裂尖力学参量研究 | 第39-52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9-42页 |
| ·安全端焊接接头材料裂尖力学场分析 | 第42-47页 |
| ·裂尖应力场 | 第42-43页 |
| ·裂尖应变场 | 第43-47页 |
| ·裂纹扩展对安全端焊接接头材料裂尖力学场影响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异种金属焊接材料界面裂纹裂尖力学特征 | 第52-77页 |
| ·双材料界面裂纹分析 | 第52-53页 |
| ·界面裂纹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 ·材料性能失配对界面裂纹裂尖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4-64页 |
| ·屈服强度 | 第54-59页 |
| ·应变硬化指数 | 第59-64页 |
| ·裂纹扩展对界面裂纹裂尖场影响 | 第64-68页 |
| ·安全端双金属材料界面裂纹 | 第68-75页 |
| ·裂纹裂尖力学场 | 第68-72页 |
| ·裂纹扩展分析 | 第72-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5 异种金属焊接材料亚界面裂纹裂尖力学场 | 第77-101页 |
| ·亚界面裂纹计算模型 | 第77页 |
| ·亚界面裂纹位置对裂尖力学场的影响 | 第77-87页 |
| ·焊缝金属亚界面裂纹 | 第78-82页 |
| ·母材金属亚界面裂纹 | 第82-87页 |
| ·材料强度失配对亚界面裂纹裂尖力学场的影响 | 第87-96页 |
| ·焊缝金属亚界面裂纹 | 第87-92页 |
| ·母材金属亚界面裂纹 | 第92-96页 |
| ·裂纹扩展对亚界面裂纹裂尖场影响 | 第96-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6 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裂纹扩展驱动力 | 第101-118页 |
| ·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界面裂纹 | 第101-109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1-103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9页 |
| ·核电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亚界面裂纹 | 第109-116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9-11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118-119页 |
| ·展望 | 第119-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 附录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