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设计坡比的探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尾矿干式堆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降雨入渗诱发坝坡失稳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降雨入渗最大深度的研究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干堆尾矿坝物理力学性质随降雨入渗变化规律 | 第23-30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3-25页 |
·样品来源 | 第23-24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尾矿砂密度随含水率变化规律 | 第25-26页 |
·抗剪强度参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尾矿砂渗透系数 | 第28-30页 |
3 干堆尾矿库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 第30-43页 |
·降雨入渗理论 | 第30-32页 |
·降雨入渗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30-31页 |
·干堆尾矿坝面产流机制 | 第31页 |
·降雨入渗——产流模式 | 第31-32页 |
·降雨入渗量计算模型 | 第32-36页 |
·干堆尾矿库防洪标准 | 第32页 |
·降雨参数 | 第32-34页 |
·入渗量计算 | 第34-36页 |
·入渗水分布规律 | 第36-43页 |
·水分垂直分布 | 第36-38页 |
·理论入渗深度 | 第38-40页 |
·水分垂直分布规律模型试验 | 第40-43页 |
4 干堆尾矿库稳定性响应规律 | 第43-66页 |
·稳定性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稳定性分析模型 | 第43-44页 |
·稳定性分析参数 | 第44-45页 |
·饱和推进阶段稳定性变化规律 | 第45-53页 |
·洪水工况 | 第45-49页 |
·特殊工况 | 第49-53页 |
·稳态分布阶段稳定性变化规律 | 第53-64页 |
·洪水工况 | 第53-59页 |
·特殊工况 | 第59-6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降雨工况下 | 第64-65页 |
·降雨加地震工况 | 第65页 |
·建议 | 第65-66页 |
5 干堆尾矿库设计坡比的探讨 | 第66-76页 |
·干堆尾矿坝稳定性要求 | 第66页 |
·干堆尾矿坝极端工况稳定性计算 | 第66-69页 |
·降雨量计算 | 第67页 |
·入渗深度计算 | 第67-68页 |
·稳定性计算 | 第68-69页 |
·干堆尾矿坝参数优化方案 | 第69-74页 |
·加高扩容 | 第69-71页 |
·变坡扩容 | 第71-7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74-7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6-80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全尾砂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 第76-77页 |
·降雨对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影响规律 | 第77页 |
·干堆尾矿库降雨工况计算模型 | 第77-78页 |
·设计坡比优化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