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中“境界”理论的审视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人间词话》的版本与内容 | 第11-12页 |
二、海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2-16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基本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境界理论的形成缘由 | 第18-27页 |
一、“境界”说的生成背景 | 第18-21页 |
(一)时代变动的必然出路 | 第18-19页 |
(二)与传统词话的历史联系 | 第19-20页 |
(三)王国维本人对词的思考 | 第20-21页 |
二、“境界”说的哲学基础 | 第21-27页 |
(一)中国哲学的熏陶 | 第21-24页 |
(二)西方哲学的浸染 | 第24-25页 |
(三)对人的深层关注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人间词话》的境界理论 | 第27-44页 |
一、“境界”的分类 | 第27-31页 |
(一)“写境”与“造境” | 第27-28页 |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第28-29页 |
(三)“大境界”与“小境界” | 第29-30页 |
(四)“物境”与“情境” | 第30-31页 |
二、“境界”的涵义 | 第31-39页 |
(一)“境界”与“意境”相通 | 第31-35页 |
(二)“境界”是“情景”统一的艺术境界 | 第35-37页 |
(三)“境界”是对“人生”的观照 | 第37-39页 |
三、“境界”的美学阐释 | 第39-44页 |
(一)诗性语言必“不隔” | 第39-41页 |
(二)审美情感必“真” | 第41页 |
(三)艺术作品有“气象”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对“境界”理论的评价 | 第44-53页 |
一、“境界”理论的优点 | 第44-49页 |
(一)境界理论本身的优越性与创建性 | 第44-48页 |
(二)“艺术境界”与“人生境界”的统一 | 第48-49页 |
二、“境界”理论的缺憾 | 第49-53页 |
(一)境界理论本身的缺陷 | 第49-51页 |
(二)对女性词人的忽视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