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应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硅藻评价水质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生物评价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第10-11页
   ·底栖硅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第11-13页
     ·底栖硅藻的概况及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第11-12页
     ·底栖动物概况及在生物监测中的应用第12-13页
   ·底栖硅藻和底栖动物指数的应用第13-15页
   ·不同生物间生物评价的比较及作用第15-16页
   ·生物完整性指数(多参数生物指数指数)第16-17页
   ·模型的意义第17-18页
   ·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第18页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与底栖硅藻作为水质评价指示生物的比较研究第20-36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采样点位设置第21-22页
       ·土地利用的计算第22页
     ·环境变量的测定第22页
     ·底栖硅藻的采集及计数第22-23页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采集第23页
     ·数据处理第23-25页
   ·结果分析第25-33页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硅藻第25页
     ·水体理化指标和流域土地利用第25-27页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硅藻第27页
     ·生物参数第27-30页
     ·硅藻CCA分析第30-31页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CCA分析第31-33页
   ·讨论第33-36页
     ·对比不同生物类群对农田、城镇干扰的响应第33-34页
     ·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底栖硅藻的主要环境因子第34-36页
第三章 利用预测模型的方法构建MMI——以渭河流域西安段为例第36-52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参照、严重受损样点的选取第37-38页
     ·样品采集第38页
     ·土地利用和自然预测因子的提取第38-39页
     ·MMI的建立第39-40页
     ·MMI表现力的检验第40-41页
     ·定量生物参数与人为胁迫之间的关系第41页
   ·结果第41-49页
     ·MMI值的计算第41-44页
     ·MMI.RF与MMI.Ori表现能力的比较第44-45页
     ·生物参数和胁迫之间的关系第45-49页
   ·讨论第49-52页
     ·控制自然变量的作用第49-50页
     ·MMI.RF、MMLOri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第50-52页
第四章 钱塘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与底栖硅藻MMI值的比较研究第52-68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53页
     ·采样点的设置第53-54页
     ·数据的采集第54页
     ·MMI的建立第54-55页
     ·不同生物类群(底栖硅藻、底栖动物)MMI表现能力的比较第55-56页
     ·不同尺度环境因子对生物指数(MMI)的影响第56页
   ·结果第56-63页
     ·MMI值的计算第56-59页
     ·不同生物类群MMI表现力的比较第59-60页
     ·环境变量对MMI的解释力第60-63页
   ·讨论第63-68页
     ·底栖动物和底栖硅藻表现力的比较第63-64页
     ·不同尺度的环境因子对MMI的影响第64-66页
     ·不同尺度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性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附录第76-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6-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虫转录组中微小RNA的预测及其靶标分析
下一篇:空间因子和不同尺度环境变量对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集合群落组成的相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