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上海南市难民区研究(1937—1940)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20页
 一、选题的渊源与意义第11-12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2-18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四、创新点与难点第19-20页
第一章 上海南市难民区的缘起第20-44页
 第一节 “八·一三”事变前后的上海第20-24页
 第二节 饶家驹生平第24-34页
  一、“八·一三”事变前的饶家驹第24-30页
  二、饶家驹与第二次淞沪抗战初期的难民救助第30-34页
 第三节 饶家驹与南市难民区的筹建第34-43页
  一、饶家驹建立南市难民区的设想第34-35页
  二、饶家驹与南市难民区的筹建第35-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二章 南市难民区的管理和运作第44-84页
 第一节 难民区的管理机构第44-69页
  一、南市难民区监察委员会及总办事处第44-54页
  二、其它慈善团体对难民区工作的协助第54-69页
 第二节 难民区的运作第69-82页
  一、难民收容所的设立第69-74页
  二、其它便民机构的设立第74-79页
  三、难民区的救济物资及经费的来源第79-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三章 区内难民的生活第84-113页
 第一节 苦难的逃生路第84-87页
 第二节 难民区里的日常生活第87-106页
  一、衣食住“行”第87-98页
  二、医疗和卫生第98-101页
  三、经济与教育第101-105页
  四、邮件服务与消防第105-106页
 第三节 日军与南市难民区第106-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第四章 南市难民区的推广及影响第113-139页
 第一节 南市难民区的结束及意义第113-124页
  一、南市难民区的结束第113-115页
  二、难民区能够维持两年半之久的原因第115-121页
  三、南市难民区对上海的影响第121-124页
 第二节 南市难民区对中国的影响第124-132页
  一、南京安全区与南市难民区的比较第124-127页
  二、汉口难民区与南市难民区的比较第127-132页
 第三节 南市难民区难民救助的“上海模式”对世界的影响第132-136页
  一、难民区在欧洲的推广第132-134页
  二、南市难民区与日内瓦第四公约第134-136页
 小结第136-139页
结语第139-143页
附录第143-180页
 附录一 日内瓦第四公约附件一第143-145页
 附录二 口述资料整理第145-173页
 附录三 参考文献第173-180页
后记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缘与业缘:近代社会变迁视野下的评弹传承研究
下一篇:1937年之前的上海邮务工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