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孜东矿11-2煤顶板离层实测及层间离层分离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顶板离层形式与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复合顶板塑性离层规律及顶板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复合顶板层间离层规律及顶板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20-31页 |
·孜东矿 11-2 煤工作面介绍 | 第20-24页 |
·巷道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 第22-24页 |
·巷道支护情况 | 第24页 |
·顶板离层监测情况 | 第24页 |
·顶板典型位置岩体力学参数测定 | 第24-28页 |
·顶板离层产生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顶板离层产生的方式 | 第28-29页 |
·顶板离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工程实测相关原理及层间离层分离方法 | 第31-43页 |
·顶板离层值获取办法 | 第31-32页 |
·多点位移计原理 | 第32-35页 |
·测量原理 | 第32-34页 |
·测点位置选取原则 | 第34-35页 |
·层间离层及塑性变形随时间演化特征分析 | 第35-41页 |
·复合顶板塑性离层随时间变化关系 | 第35-39页 |
·复合顶板层间离层随时间变化关系 | 第39-41页 |
·层间离层及塑性离层区分方法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 | 第43-51页 |
·数值方法介绍 | 第43-44页 |
·有限单元法的步骤 | 第44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5-46页 |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结构面处接触单元定义 | 第47-48页 |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工程实测及结果分析 | 第51-72页 |
·顶板离层现场观测 | 第51-63页 |
·多点位移计观测 | 第51-56页 |
·顶板离层仪观测 | 第56-57页 |
·钻孔摄像仪观测 | 第57-61页 |
·十字拉线法观测 | 第61-63页 |
·工程实测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多点位移计实测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顶板离层仪实测数据分析 | 第64-65页 |
·十字拉线法实测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顶板层间离层分离 | 第66-71页 |
·复合顶板层间离层估算的实测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层间离层分离 | 第67-71页 |
·钻孔摄像仪观测对分析结果验证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