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束与海底管道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论文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三维GI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管道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海底地形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 第2章 基于多波束海底地形建模技术的研究 | 第16-34页 |
| ·多波束系统及数据处理 | 第16-19页 |
| ·多波束系统介绍 | 第16页 |
| ·多波束校准 | 第16-17页 |
| ·多波束测量与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 ·多波束数据特点 | 第18-19页 |
| ·数字高程模型及其表示方法分析 | 第19-22页 |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19-20页 |
| ·基于等深线建模 | 第20页 |
|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建模 | 第20-21页 |
| ·基于规则格网(GRID)建模 | 第21-22页 |
| ·基于规则格网内插方法的研究 | 第22-30页 |
| ·克里金插值 | 第24页 |
| ·自然邻域插值 | 第24-25页 |
| ·反距离加权插值 | 第25页 |
| ·样条函数插值 | 第25-26页 |
| ·可视化实验 | 第26-29页 |
| ·误差精度评估 | 第29-30页 |
| ·针对多波束的IDW算法改进 | 第30-31页 |
| ·IDW算法的“最优”插值参数 | 第30-31页 |
| ·IDW算法的改进策略 | 第31页 |
| ·基于显示重采样方法的选择 | 第31-33页 |
| ·最邻近分配法 | 第32页 |
| ·双线性插值法 | 第32页 |
| ·三次卷积插值法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基于ArcGIS海底管道建模技术的研究 | 第34-44页 |
| ·Multipatch介绍 | 第34-35页 |
| ·Multipatch的四种类型 | 第34页 |
| ·Multipatch的构建方式 | 第34-35页 |
| ·海洋管线 | 第35-36页 |
| ·海洋管道的发展和特点 | 第35页 |
| ·管道数据结构 | 第35-36页 |
| ·三维直管的两种生成方法 | 第36-39页 |
| ·基于三角条带法构建三维直管 | 第36-38页 |
| ·基于拉伸旋转法构建三维直管 | 第38-39页 |
| ·三维直管在接头处的圆滑处理 | 第39-43页 |
| ·弯管建模 | 第40-41页 |
| ·变径建模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基于多波束与海底管道融合建模 | 第44-52页 |
| ·管道中心的提取 | 第44页 |
| ·有效数据提取 | 第44-45页 |
| ·海底地形分块技术 | 第45页 |
| ·数据裁剪 | 第45-46页 |
| ·管道与地形渲染 | 第46-49页 |
| ·三波段地形渲染法 | 第47-48页 |
| ·管道渲染 | 第48-49页 |
| ·管道与地形拟合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融合建模在海底管道三维显示系统中的实现 | 第52-64页 |
|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 第52页 |
| ·系统开发框架 | 第52-53页 |
| ·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 第53-61页 |
| ·软件登录与用户管理 | 第54-55页 |
| ·管线数据管理 | 第55-56页 |
| ·创建三维模型 | 第56页 |
| ·模型渲染与交互 | 第56-59页 |
| ·图层操作 | 第59页 |
| ·动画录制与导出 | 第59-60页 |
| ·属性信息查询 | 第60页 |
| ·绘制剖面图 | 第60-61页 |
| ·数据的动态显示 | 第61页 |
| ·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