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 | 第23-29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4页 |
|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23-24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 ·研究尺度与数据处理 | 第24-29页 |
| ·研究尺度 | 第24页 |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4-29页 |
|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测度 | 第29-51页 |
| ·城镇化单一指标测度 | 第29-39页 |
| ·城镇人口比重 | 第29-35页 |
| ·城镇用地比重 | 第35-39页 |
| ·城镇化综合指标测度 | 第39-51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9-40页 |
| ·权重和目标值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数据处理与评价模型 | 第41-42页 |
| ·综合城镇化结果分析 | 第42-51页 |
|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 第51-59页 |
|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第51页 |
| ·风险小区与等级划分 | 第51-52页 |
| ·风险小区 | 第51页 |
| ·风险等级划分 | 第51-52页 |
|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 第53-59页 |
| ·区域生态风险时间变化 | 第53-56页 |
| ·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变化 | 第56-59页 |
|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关系 | 第59-69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的时间特征 | 第59-63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59-61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的空间特征 | 第63-69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的重心耦合分析 | 第63-65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热点耦合 | 第65-66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冷点耦合分析 | 第66-69页 |
|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的对策研究 | 第69-77页 |
| ·城镇化与区域生态风险耦合类型分类 | 第69-73页 |
| ·低城镇化低生态风险区 | 第70页 |
| ·低城镇化中等生态风险区 | 第70页 |
| ·中等城镇化低生态风险区 | 第70-72页 |
| ·中等城镇化中等生态风险区 | 第72页 |
| ·高城镇化低生态风险区 | 第72页 |
| ·高城镇化中等生态风险区 | 第72-73页 |
| ·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 第73-77页 |
| ·中等城镇化低生态风险区风险管理对策 | 第73-74页 |
| ·中等城镇化中等生态风险区风险管理对策 | 第74页 |
| ·高城镇化低生态风险区风险管理对策 | 第74-75页 |
| ·高城镇化中等生态风险区风险管理对策 | 第75-77页 |
| 7 结论与不足 | 第77-81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不足之处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致谢 | 第87-89页 |
| 在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