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8页 |
·大地构造格局与演化 | 第16-20页 |
·前燕山构造阶段 | 第16-18页 |
·燕山构造阶段 | 第18-20页 |
·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 第20页 |
·区域地层 | 第20-23页 |
·前侏罗系 | 第20-21页 |
·侏罗-白垩系 | 第21-23页 |
·新生界 | 第23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3-26页 |
·前燕山期岩浆事件 | 第23-24页 |
·燕山期岩浆事件 | 第24-26页 |
·区域断裂 | 第26-28页 |
3 岩石地层划分 | 第28-36页 |
·地层特征 | 第29-31页 |
·前人在岩石地层划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新民组和兴安岭群的含义不同 | 第32-33页 |
·土城子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 | 第33-34页 |
·关于兴安岭群的划分与归属 | 第34页 |
·岩石地层单位归属 | 第34-36页 |
4 地质时代 | 第36-44页 |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测试结果 | 第37-38页 |
·问题讨论 | 第38-44页 |
·大兴安岭南部上侏罗统新民组火山岩系分布广泛 | 第38页 |
·新民组火山岩系与燕山地区髫髻山组的地质时代对比 | 第38-41页 |
·新民组火山岩系与大兴安岭北部塔木兰沟组的地质时代对比 | 第41-44页 |
5 岩石学特征 | 第44-48页 |
·岩相学 | 第44-45页 |
·岩石化学 | 第45-48页 |
·岩石化学分类命名 | 第45-46页 |
·岩石系列类型划分 | 第46-48页 |
6 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主量元素 | 第48-50页 |
·稀土和微量元素 | 第50-54页 |
·同位素 | 第54-58页 |
7 岩石成因 | 第58-70页 |
·岩石成因类型划分 | 第58-59页 |
·岩浆源区性质 | 第59-63页 |
·主微量元素制约 | 第59-61页 |
·Sr、Nd、Pb同位素制约 | 第61-62页 |
·区域岩浆岩的Sr-Nd-Pb同位素制约 | 第62-63页 |
·岩浆过程 | 第63-65页 |
·构造背景 | 第65-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