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统计学论文--世界各国统计工作论文--中国论文

政府统计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8-9页
  (一)研究目的第8-9页
  (二)研究内容第9页
 三 文献综述第9-14页
  (一)研究综述第9-11页
  (二)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四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4页
  (二)实践意义第14-15页
 五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研究思路图第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17页
   1.收集资料的方法第15-16页
   2.分析资料的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2页
 一 相关概念第17-19页
  (一)政府统计机构第17页
  (二)政府统计数据第17-18页
  (三)统计数据质量第18页
  (四)政府统计公信力第18-19页
 二 理论基础第19-20页
  (一)社会契约论与政府统计公信力第19页
  (二)公共产品理论与政府统计公信力第19-20页
  (三)统计学基本原理与政府统计公信力第20页
 三 政府统计公信力评价标准第20-22页
  (一)评价原则第21页
  (二)评价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发展现状第22-28页
 一 我国政府统计工作发展历程的概述第22-23页
 二 我国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第23-28页
  (一)政府统计公信力现状访谈情况第23-24页
  (二)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制约因素第24-28页
   1.统计数据造假,公信力源头失信第24-25页
   2.多部门数据打架,公信力核心受损第25-26页
   3.统计工作透明化欠缺,公信力建设受阻第26页
   4.统计数据不合公众心理预期,公信力权威受质疑第26-27页
   5.统计服务职能薄弱,公信力强化乏力第27-28页
第四章 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制约因素分析第28-33页
 一 内部制约因素第28-30页
  (一)统计管理体制第28页
  (二)统计调查制度第28-29页
  (三)统计执法第29页
  (四)统计信息公开第29-30页
 二 外部制约因素第30-31页
  (一)行政干预第30页
  (二)基层统计调查员的业务水平第30-31页
  (三)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度第31页
  (四)社会公众对统计的理解力第31页
 三 其他国家的经验启示第31-33页
  (一)美国的经验做法第31-32页
  (二)英国的经验做法第32-33页
第五章 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对策建议第33-39页
 一 普及正确的统计价值观,思想上提升统计公信力第33-34页
  (一)加大宣传力度第33页
  (二)强化职业道德和服务理念的培养第33-34页
 二 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体制变革上强化统计公信力第34-35页
  (一)建立统计垂直管理体制第34页
  (二)健全统计协调机制第34-35页
  (三)提升统计市场化水平第35页
 三 深化统计制度改革,制度规范上提高统计公信力第35-36页
  (一)科学调整统计调查制度第35页
  (二)规范完善统计数据发布制度第35-36页
  (三)改革绩效考核制度第36页
 四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法律上保障统计公信力第36-37页
  (一)全面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第36页
  (二)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第36-37页
  (三)提高统计执法检查人员业务水平第37页
 五 细化统计培训宣传,基础上提升统计公信力第37-39页
  (一)对基层统计从业人员培训第37-38页
  (二)对相关联部门进行统计知识普及第38页
  (三)对社会公众加大统计宣传力度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附录 1:政府统计公信力访谈方案第44-46页
附录 2: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性别隔离的国际比较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