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保障房和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保障性住房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18-19页 |
·保障房的相关概念 | 第18页 |
·保障房建设模式的特点 | 第18-19页 |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理论 | 第20-23页 |
·保障房实施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 第23-24页 |
·建筑工业化的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第24-27页 |
·国外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 | 第25-27页 |
第3章 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 第2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7-28页 |
·保障房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28-29页 |
·建筑设计标准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29-30页 |
·构配件部品生产工厂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30-31页 |
·施工建造装配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31-32页 |
·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32-33页 |
·绿色节能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33-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第4章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45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42页 |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 第36-38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8-4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模型 | 第42-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 | 第42-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43-45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45-50页 |
·工程概况 | 第45页 |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 第45-49页 |
·问卷设计 | 第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本文总结 | 第50页 |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A | 第55-59页 |
附录B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