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6-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新常态”环境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机遇与挑战 | 第11-22页 |
一、 “新常态”环境解读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 | 第12-14页 |
(二) 国际经济发展“新常态” | 第14-15页 |
二、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建设的机遇 | 第15-19页 |
(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 第16-17页 |
(二) 国际组织中的“中国元素” | 第17-19页 |
三、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建设的挑战 | 第19-22页 |
(一) 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瓶颈 | 第19-20页 |
(二)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政治纠纷 | 第20页 |
(三)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新变化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建设的政策运用 | 第22-32页 |
一、 中国作为核心成员国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 第22-25页 |
(一) 建立军事互信,解决领土边界问题 | 第23页 |
(二) 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增进成员国联系与共识 | 第23-24页 |
(三) 健全组织机制,充分发挥中国影响力 | 第24-25页 |
二、 中国作为一般成员国的国际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 第25-27页 |
(一) 后来者居上,经贸投资作为组织内合作基础 | 第25-26页 |
(二) 主办领导峰会,引领新世纪 APEC 发展方向 | 第26-27页 |
三、 中国作为机制推动者的国际组织——“金砖国家” | 第27-32页 |
(一) 建立金砖国家“朋友圈”,在既有组织中扩大影响 | 第28-29页 |
(二) 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扩大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 第29-32页 |
第三章 中国参加二十国集团建设分析 | 第32-45页 |
一、 充分发挥主场外交优势 | 第33-35页 |
(一) 主场外交的优势 | 第33-34页 |
(二) 中国参与主场外交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二、 组织内部“原子化” | 第35-38页 |
(一) “原子化”组合的选择标准 | 第36-37页 |
(二) 不同国际组织层级间进行组合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三、 设置永久秘书处 | 第38-42页 |
(一) G20 机制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二) 中国对设立 G20 秘书处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四、 通过增加或改变成员国数量寻求组织稳定 | 第42-45页 |
(一) G20 成员国变化方向 | 第42-43页 |
(二) G(N)模式变化对中国的启示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