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GPS位移时间序列后处理及变化特征分析 | 第16-31页 |
| ·欧拉基准转换 | 第16-21页 |
| ·欧拉转换原理 | 第16-17页 |
| ·欧拉基准转换的实现 | 第17-21页 |
| ·GPS时间序列插值滤波 | 第21-26页 |
| ·最小二乘配置法原理 | 第21-22页 |
| ·GPS时间序列滤波与插值 | 第22-23页 |
| ·最小二乘配置滤波去除年周期影响 | 第23-24页 |
| ·小波与最小二乘配置法滤波比较 | 第24-26页 |
| ·震后科考站位移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 ·科考站水平位移时间序列分析 | 第26-28页 |
| ·科考站垂直位移时间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表水平运动及应变特征分析 | 第31-45页 |
| ·2008年汶川地震前科考站速度推算 | 第31-34页 |
| ·剔除粗差拟准检定法—QUAD法 | 第31-32页 |
| ·1999-2007期速度场粗差剔除及基准转换 | 第32-33页 |
| ·汶川震前科考站速度推估 | 第33-34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速度场分析 | 第34-38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变时间序列特征 | 第38-43页 |
| ·块体刚性-弹塑性运动-应变模型 | 第38-39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块体应变参数分析 | 第39-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基线时间序列特征 | 第45-52页 |
| ·白塞尔大地主题反算法 | 第45页 |
|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跨断层基线变化特征 | 第45-47页 |
| ·芦山地震破裂面相关基线变化特征分析 | 第47-49页 |
| ·近鲜水河断裂南段基线变化特征分析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2013年芦山地震发震断层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分析 | 第52-67页 |
| ·Defnode反演原理 | 第52页 |
| ·芦山地震破裂面模型设置 | 第52-55页 |
| ·芦山地震破裂面断层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分布特征分析 | 第55-65页 |
| ·1999-2007芦山破裂断层面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情况 | 第56-58页 |
| ·2007-2009芦山破裂断层面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分布 | 第58-60页 |
| ·2009-2011芦山破裂断层面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分布 | 第60-63页 |
| ·2011-2013芦山破裂断层面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分布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7-69页 |
| ·论文中的问题与不足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文章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