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论文--伤寒论论文

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创建与研究述要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目录第11-18页
引言第18-20页
第1章 文献研究第20-48页
 前言第20-21页
   ·近代《伤寒论》研究概述第21-27页
     ·近代《伤寒论》研究百花齐放第21-22页
     ·近代《伤寒论》研究多向发展第22-26页
       ·文献研究第22-23页
       ·理论研究第23-24页
       ·教学研究第24页
       ·临床研究第24-25页
       ·实验研究第25-26页
     ·近代《伤寒论》研究的现代化第26-27页
       ·数理统计第26页
       ·循证医学第26-27页
       ·电子信息技术第27页
       ·云计算第27页
   ·《伤寒论》国外研究概述第27-29页
     ·《伤寒论》在日本第27-28页
     ·《伤寒论》在台湾第28页
     ·《伤寒论》在香港第28-29页
     ·《伤寒论》在韩国第29页
   ·近代《伤寒论》研究热点第29-33页
     ·研究热点第29-32页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第29-30页
       ·大承气汤治疗急腹症第30-31页
       ·四逆汤保护缺血心肌第31页
       ·桂枝汤调节体温第31-32页
     ·资料数据库第32页
     ·循证医学第32-33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进展第33-41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第33-34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第34-41页
       ·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第34-36页
       ·糖尿病肾病第36-37页
       ·糖尿病足第37-38页
       ·糖尿病性胃轻瘫第38-39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第39-40页
       ·糖尿病性腹泻第40页
       ·糖尿病高脂血症第40-41页
       ·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第41页
   ·《伤寒论》与循证医学第41-46页
     ·循证医学概述第42-43页
       ·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第43页
       ·定性描述性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第43页
     ·《伤寒论》与循证医学的融合第43-44页
     ·《伤寒论》方系统评价的研究进展第44-46页
       ·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现状第44-45页
       ·定性描述性分析的系统评价研究现状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第2章 创建近3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与研究分析第48-135页
   ·对象和方法第48-49页
     ·数据库的选择第48页
     ·文献资料的收集第48页
     ·按照研究目的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处理第48-49页
   ·研究实施方案第49-51页
     ·资料来源第49页
     ·纳入标准第49页
     ·排除标准第49-50页
     ·技术路线第50-51页
   ·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第51页
   ·创建1981年-201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第51-54页
     ·资料收集第51页
     ·资料整理第51页
     ·论文整理第51页
     ·来源整理第51-52页
     ·地区整理第52页
     ·作者整理第52页
     ·数据库的结构和建立第52-54页
       ·数据库的结构第52页
       ·数据库的建立第52-54页
   ·研究结果统计第54-125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总数第54-61页
       ·研究六经的论文数量分布第54-56页
       ·研究经方的论文数量分布第56-61页
       ·研究论文总量第61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时间分怖第61-65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来源分怖第65-72页
       ·研究论文中医药期刊杂志分布第66-68页
       ·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学报分布第68-70页
       ·研究论文来源分布总汇第70-72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地理分怖第72-79页
       ·1981年-199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第72-74页
       ·1991年-200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第74-76页
       ·2001年-201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第76-78页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来源前15位地理分布第78-79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中医机构分怖第79-94页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研究院分布第80-84页
       ·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第84-94页
         ·1981年-199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第84-87页
         ·1991年-200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第87-89页
         ·200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分布第89-92页
         ·1981年-2010年研究论文中医院校的分布第92-94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作者数量统计第94-97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的经方归类分布第97-125页
       ·桂枝汤类第97-100页
       ·麻黄汤类第100-101页
       ·葛根汤类第101-103页
       ·抵当汤类第103-104页
       ·栀子豉汤类第104-105页
       ·陷胸汤类第105-107页
       ·泻心汤类第107-108页
       ·桂枝甘草汤类第108-109页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类第109-111页
       ·五苓散类第111-112页
       ·黄芩汤类第112-113页
       ·白虎汤类第113-114页
       ·承气汤类第114-115页
       ·柴胡汤类第115-117页
       ·芍药甘草汤类第117-118页
       ·理中丸(汤)类第118-119页
       ·赤石脂禹余粮汤类第119-120页
       ·四逆汤类第120-121页
       ·杂方类第121-123页
       ·研究经方归类的论文总汇第123-125页
   ·讨论第125-131页
     ·国家对研究《伤寒论》的支持第125页
     ·研究《伤寒论》工作者团陈第125-126页
     ·研究《伤寒论》核心作者第126-129页
       ·核心作者-李赛美第126-127页
       ·核心作者-王付第127页
       ·核心作者-钱超尘第127-128页
       ·核心作者-聂惠民第128页
       ·核心作者-沈敏南第128-129页
       ·核心作者-何任第129页
     ·《伤寒论》研究多中心多焦点第129-130页
     ·《伤寒论》与科学技术的融合第130页
     ·《伤寒论》与现代医学的接轧第130页
     ·研究《伤寒论》的展望第130-131页
   ·结论第131-135页
     ·对研究《伤寒论》的热情第131-132页
     ·研究《伤寒论》的主力军第132页
     ·研究《伤寒论》的领头人第132页
     ·研究《伤寒论》的空间第132-133页
     ·研究《伤寒论》的问题第133-135页
第3章 《伤寒论》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第135-207页
   ·前言第135-136页
   ·资料和方法第136-138页
     ·纳入研究的检索策略第136页
       ·检索策略第136页
       ·检索词第136页
     ·纳入和排除标准第136-137页
       ·研究类型第136页
       ·研究对象第136页
       ·干预措施第136-137页
       ·疗效评价指标第137页
     ·方法学质量评价第137页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第137页
     ·资料的提取第137页
     ·资料分析第137-138页
   ·结果第138-203页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第138-140页
       ·流程图第139-140页
       ·排除的研究和理由第140页
     ·文献定性评价结果第140-143页
       ·诊断标准第140-141页
       ·纳入和排除标准第141页
       ·样本量及其估算第141页
       ·治疗方法第141页
       ·辨证论治第141页
       ·疗程第141页
       ·疗效评判标准和结局指标第141-142页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第142-143页
         ·随机方法第142页
         ·随机隐匿第142页
         ·盲法第142页
         ·退出和失访第142-143页
         ·质量评价结果第143页
     ·疗效评价第143-203页
       ·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评价第143-157页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基础治疗比较第143-153页
         ·经方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53-155页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55-157页
         ·温肾健脾法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第157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评价第157-169页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第157-164页
         ·经方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64-166页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66-169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第169-183页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69-182页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的比较第182-183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第183-197页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第183-193页
         ·经方加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比较第193-197页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第197页
         ·当归四逆汤加味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第197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评价第197-201页
         ·经方加基础治疗与西药加基础治疗比较第198-201页
         ·当归四逆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第201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评价第201-202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第202-203页
       ·不良事件第203页
   ·讨论第203-205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疗效特点第203-205页
       ·经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特点第203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特点第203-204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特点第204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特点第204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特点第204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特点第204-205页
       ·经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特点第205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Meta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第205页
     ·《伤寒论》经方的不良事件第205页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第205页
   ·结论第205-207页
第4章 结语第207-211页
   ·结论第207-208页
     ·研究《伤寒论》论文总量第207页
     ·研究《伤寒论》1981年-2010年论文数据库创建第207页
     ·研究《伤寒论》的重点和方向第207-208页
     ·《伤寒论》经方疗效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第208页
   ·创新点第208页
     ·创建1981年至2010年研究《伤寒论》论文数据库第208页
     ·《伤寒论》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的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第208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08-211页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208页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208-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35页
附录第235-269页
 附表1:研究《伤寒论》六经论文历年数量和百分比表第235-237页
 附表2:研究《伤寒论》经方论文数量和百分比表第237-255页
 附录3: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特征表第255-260页
 附录4:经方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系统评价结果总汇第260-263页
 附录5:系统评价资料提取表第263-267页
 附录6:JADAD量表第267-269页
致谢第269页

论文共2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穴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传统配穴暨髋骨辨证针灸治疗妇女更年期症候群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