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3页 |
·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 | 第13-17页 |
·湖泊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3-14页 |
·湖泊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4-16页 |
·重金属污染湖泊底泥的处置 | 第16-17页 |
·重金属污染疏浚底泥的治理技术 | 第17-21页 |
·物理修复 | 第17-19页 |
·化学修复 | 第19-20页 |
·生物修复 | 第20-21页 |
·重金属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 | 第21-26页 |
·植物修复的发展与概念 | 第21-22页 |
·植物修复的类型 | 第22-25页 |
·植物修复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25-26页 |
·植物修复的强化措施 | 第26-31页 |
·利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强化植物修复 | 第26-27页 |
·菌根技术强化植物修复 | 第27页 |
·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 | 第27-3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3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33-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供试植物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43页 |
·重金属总量的分析 | 第35-36页 |
·底泥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 第36-40页 |
·底泥中酶活性的测定 | 第40-42页 |
·供试底泥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42页 |
·底泥pH的测定 | 第42页 |
·植物的栽种方法与样品的处理 | 第42-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3-64页 |
·红枫湖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 第43-44页 |
·不同植物对红枫湖底泥的修复效果 | 第44-52页 |
·7 种牧草植物的植株干重测量 | 第44-45页 |
·植物各部位吸收积累的重金属含量 | 第45-49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 | 第49-50页 |
·植物修复前后底泥中重金属总量的变化 | 第50-52页 |
·黑麦草连续三茬的种植方式对红枫湖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影响 | 第52-54页 |
·三茬后的黑麦草对红枫湖底泥中重金属的积累 | 第52-53页 |
·黑麦草三茬种植后红枫湖疏浚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53-54页 |
·玉米修复的根际作用 | 第54-59页 |
·玉米不同部位吸收积累底泥中重金属的差异 | 第55-56页 |
·玉米不同部位对底泥中重金属的转移和富集 | 第56-57页 |
·玉米根际底泥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玉米根际底泥中酶活性的变化 | 第58-59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植物修复红枫湖底泥中重金属的影响 | 第59-64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高羊茅的生物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底泥中p H的影响 | 第61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高羊茅富集底泥中重金属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根际底泥中微生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浓度的EDDS对根际底泥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