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 英文缩略语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一、中医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和治疗进展 | 第10-16页 |
| 1.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 2.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2页 |
| ·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 第11页 |
| ·阳虚络瘀,寒凝血脉 | 第11页 |
| ·脾肾虚损,瘀毒内生 | 第11-12页 |
| ·肝血不足,肝风入络 | 第12页 |
| ·络脉瘀阻,经脉失养 | 第12页 |
| 3. 中医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 第12-16页 |
| ·中药治疗 | 第12-13页 |
| ·针灸治疗 | 第13-14页 |
| ·穴位注射治疗 | 第14-16页 |
|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1. 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 ·代谢障碍学说 | 第16-17页 |
| ·血供障碍学说 | 第17页 |
| ·其他学说 | 第17-18页 |
| 2. DPN的分类和表现、检查方法、诊断及分期 | 第18-20页 |
| ·DPN的分类及表现 | 第18-19页 |
| ·DPN的检查方法 | 第19-20页 |
| ·DPN的诊断 | 第20页 |
| 3. DPN的治疗 | 第20-22页 |
| ·控制血糖 | 第20页 |
| ·改善神经微循环 | 第20页 |
| ·神经营养及修复 | 第20-21页 |
| ·抗氧化剂治疗 | 第21页 |
| ·对症止痛治疗 | 第21页 |
| ·其他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 临床研究 | 第22-28页 |
| 1. 资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 ·诊断标准 | 第22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2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2-23页 |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分组方法 | 第23页 |
| ·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 3. 观测指标 | 第24页 |
| ·中医症候积分 | 第24页 |
| ·神经传导速度 | 第24页 |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25-28页 |
|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5页 |
|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第25-26页 |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26页 |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第26页 |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35页 |
| 1. 穴位注射方法讨论 | 第28-30页 |
| ·穴位注射方法的机理探讨 | 第28-29页 |
| ·穴位注射优势及不足 | 第29页 |
|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 2. 选穴原则及穴位作用 | 第30-31页 |
| 3. 药物作用 | 第31-32页 |
| 4. 疗效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附表一: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 | 第42-44页 |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