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 ·农村金融转移 | 第15页 |
|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 第15-17页 |
| ·农村信贷需求主体 | 第17-19页 |
| ·农村金融转移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 ·博弈论理论 | 第22-23页 |
| 3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过程与主体行为分析 | 第23-39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变迁 | 第23-24页 |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24-26页 |
|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表现形式 | 第26-29页 |
| ·政策制度引导农村资金流入 | 第27-28页 |
| ·金融机构及政府获得农村金融资源 | 第28-29页 |
|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过程分析 | 第29-32页 |
| ·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转移 | 第29-30页 |
| ·农村金融机构获取农村金融剩余 | 第30-32页 |
|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的主体行为分析 | 第32-39页 |
| ·农村金融转移中的政府行为 | 第32-34页 |
| ·农村金融转移中的金融机构行为 | 第34-36页 |
| ·农村金融转移中的资金需求方行为 | 第36-39页 |
| 4 我国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39-48页 |
| ·中国农村金融供需路径选择博弈 | 第39-43页 |
| ·基本假设与参与主体 | 第39-40页 |
| ·农村金融供需路径选择博弈分析 | 第40-42页 |
| ·博弈结果启示 | 第42-43页 |
| ·农村金融转移中的主体行为博弈 | 第43-48页 |
| ·基本假设与参与主体 | 第43-44页 |
| ·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44-45页 |
| ·引入政府的主体行为博弈基本假设 | 第45页 |
| ·政府参与的金融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 第45-47页 |
| ·博弈结果启示 | 第47-48页 |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 ·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 ·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48-50页 |
| ·对农村金融供给的建议 | 第50-51页 |
| ·对农村金融需求方的建议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