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 ·甾体激素综述 | 第7-8页 |
|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降解甾体类激素的基因研究进展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基本方针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10-23页 |
| ·材料 | 第10-13页 |
| ·仪器与药品 | 第10-11页 |
| ·菌种与质粒 | 第11页 |
| ·试剂与溶液 | 第11-13页 |
| ·方法 | 第13-20页 |
| ·ATCC11996基因组的提取 | 第13-14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4页 |
| ·克隆 3,17β-HSD基因片段 | 第14-15页 |
| ·构建p UCm-T-3,17β-HSD重组质粒 | 第15-17页 |
| ·构建表达质粒 3,17β-HSD-p ET-15b | 第17-18页 |
| ·3,17β-HSD在重组BL21(DE3)中的表达 | 第18-19页 |
| ·3.17β-HSD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19-20页 |
| ·结果 | 第20-22页 |
| ·3,17β-HSD基因的PCR扩增及测序 | 第20-21页 |
| ·SDS-PAGE分析 | 第21页 |
| ·3,17β-HSD 的纯化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3,17β-HSD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3-28页 |
| ·材料 | 第23-25页 |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3-24页 |
|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24-25页 |
| ·免疫用抗原 | 第25页 |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7页 |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5页 |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 ·抗体效价测定 | 第26-27页 |
| ·结果 | 第27-28页 |
| ·纯化的 3,17β-HSD浓度测定 | 第27页 |
| ·多克隆抗体效价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克隆和分析睾丸酮丛毛单胞菌中 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启动子 | 第28-43页 |
| ·材料 | 第29-32页 |
| ·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9-31页 |
| ·溶液及培养基 | 第31-32页 |
| ·方法 | 第32-40页 |
| ·ATCC11996基因组的提取 | 第32页 |
| ·3,17β-HSD基因拟启动子克隆 | 第32-33页 |
| ·拟分析启动子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3-34页 |
| ·重组p UCm-T质粒构建 | 第34-35页 |
| ·重组报告载体p K-启动子的构建 | 第35-38页 |
| ·酶联吸附免疫实验(ELISA)鉴定启动子 | 第38-40页 |
| ·结果 | 第40-42页 |
| ·3,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40-41页 |
| ·重组报告载体p K-3,17β-HSD启动子的构建 | 第41页 |
| ·ELISA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3,17β-HSD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Lys R调控 3,17β-HSD模型的提出 | 第43-67页 |
| ·材料 | 第43-46页 |
| ·菌株 | 第43-44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4-45页 |
| ·溶液及培养基 | 第45-46页 |
| ·方法 | 第46-56页 |
| ·Lys R基因同源重组片段的克隆 | 第46-49页 |
| ·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总DNA提取 | 第46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46-47页 |
| ·Lys R 基因同源重组片段的 PCR 扩增 | 第47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 第47-48页 |
| ·PCR 目的片段纯化 | 第48页 |
| ·目的片段和 p UCm-T 载体连接 | 第48页 |
| ·重组质粒转化 | 第48页 |
|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48-49页 |
| ·基因打靶载体p CR2.1-k Lys R载体构建 | 第49-51页 |
| ·Lys 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51-54页 |
| ·Lys R基因功能研究 | 第54-56页 |
| ·结果 | 第56-66页 |
| ·k Lys R基因片段 | 第56-57页 |
| ·基因打靶载体p CR2.1-k Lys R构建结果 | 第57-59页 |
| ·MLys R突变菌株的筛选鉴定 | 第59-60页 |
| ·Lys 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MLys R的性质分析 | 第60-66页 |
| ·讨论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