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驱动装置参数自整定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 ·伺服系统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 ·伺服驱动装置参数自整定技术 | 第12-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标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学模型与矢量控制 | 第17-30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17-22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矢量变换 | 第18-21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SVPWM技术原理 | 第22-27页 |
| ·基本电压矢量 | 第22-24页 |
| ·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 第24-26页 |
| ·PWM波的产生 | 第26-27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27-28页 |
|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参数辨识的伺服驱动装置参数整定 | 第30-49页 |
| ·电流环控制结构 | 第30-34页 |
| ·电流环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 ·电流采样策略 | 第31-33页 |
| ·反电势补偿策略 | 第33-34页 |
| ·电流环参数整定 | 第34-36页 |
| ·电流环参数整定分析 | 第34-35页 |
| ·电气参数辨识 | 第35-36页 |
| ·速度环控制结构 | 第36-37页 |
| ·速度环参数整定 | 第37-42页 |
| ·速度环参数整定分析 | 第37-38页 |
| ·转动惯量的辨识 | 第38-42页 |
| ·仿真实验 | 第42-48页 |
| ·矢量控制系统的搭建 | 第42-45页 |
| ·电流采样仿真 | 第45页 |
| ·参数整定仿真 | 第45-47页 |
| ·转动惯量辨识仿真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伺服驱动装置参数优化 | 第49-60页 |
| ·遗传算法概述 | 第49-51页 |
|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 ·遗传算法的组成要素 | 第50-51页 |
| ·对控制器参数优化的遗传算法设计 | 第51-56页 |
| ·仿真实验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伺服驱动装置参数自整定的实现与分析 | 第60-70页 |
| ·实验平台 | 第60-61页 |
| ·控制层算法设计 | 第61-6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 ·反电势补偿 | 第66-67页 |
|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与优化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发表文章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