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2 马克思生态观概述 | 第13-24页 |
| ·马克思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第13-18页 |
| ·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 | 第13-15页 |
| ·物质变换与物质循环的统一性 | 第15-16页 |
| ·生态问题出现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 | 第16-17页 |
| ·自然界的复活—共产主义社会 | 第17-18页 |
| ·马克思生态观与建设生态经济的统一性 | 第18-21页 |
| ·生态经济的概念 | 第18-19页 |
| ·马克思生态观为生态经济建设指明了根本任务 | 第19页 |
| ·马克思生态观为生态经济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 | 第19-20页 |
| ·建设生态经济是马克思生态观的路径选择 | 第20-21页 |
| ·马克思生态观对生态经济建设的启示 | 第21-24页 |
| ·建设生态经济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 第21页 |
| ·建设生态经济需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作为支撑 | 第21-22页 |
| ·建设生态经济不能没有发达生产力的支持 | 第22-23页 |
| ·建设生态经济必须有优越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 | 第23-24页 |
| 3 锡林郭勒盟经济建设的生态现状与问题 | 第24-36页 |
| ·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 第24-31页 |
| ·锡林郭勒盟自然资源概况 | 第24页 |
| ·锡林郭勒盟支柱产业概况 | 第24-25页 |
| ·锡林郭勒盟经济发展成就 | 第25-31页 |
| ·锡林郭勒盟经济建设的生态问题 | 第31-33页 |
| ·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水平和生态意识的缺失导致的资源问题 | 第31页 |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问题 | 第31-32页 |
|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发展隐患 | 第32-33页 |
| ·锡林郭勒盟经济建设生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观念层面上缺乏正确的生态经济观作为基础 | 第33页 |
| ·实践层面上缺乏先进的生产力作为支撑 | 第33-35页 |
| ·制度层面上缺乏与社会制度相匹配的保护、监督机制 | 第35-36页 |
| 4 马克思生态观指导下锡林郭勒盟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 | 第36-41页 |
| ·在观念层面以正确的生态经济观作为牢固基础 | 第36-37页 |
| ·生态经济观念的树立离不开群众基础 | 第36页 |
| ·生态经济观念的树立必须有正确的执政观配合 | 第36-37页 |
| ·生态经济观念的树立需要贯穿全社会的教育宣传 | 第37页 |
| ·在实践层面上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支撑 | 第37-40页 |
| ·经济规划上发展循环经济 | 第37-38页 |
| ·产业结构上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 第38-39页 |
| ·技术应用上发展绿色科技 | 第39-40页 |
| ·在制度层面通过法律支持和正确的评价机制支持优越的社会制度 | 第40-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