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兆瓦级风电变流器液冷冷板结构的设计及仿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风电变流器散热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冷板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冷板流道内流体流动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冷却液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液冷冷板流道结构的构建 | 第19-26页 |
| ·液冷冷板散热简介 | 第19页 |
| ·液冷冷板换热性能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 ·典型冷板内部流道结构介绍 | 第20-22页 |
| ·并联结构 | 第20-21页 |
| ·串联结构 | 第21页 |
| ·顺排与叉排肋片结构 | 第21-22页 |
| ·传统流道结构的构建 | 第22-23页 |
| ·新型流道结构的构建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液冷冷板压力损失的仿真分析 | 第26-43页 |
| ·流体力学基础 | 第26-27页 |
| ·流体力学简介 | 第26页 |
| ·三大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 ·压力损失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27-35页 |
| ·流动阻力与压力损失 | 第27-28页 |
| ·沿程损失系数与局部损失系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 ·结构的分析与损失系数的设定 | 第29-32页 |
| ·压力损失的计算 | 第32-35页 |
| ·压力损失的仿真分析 | 第35-42页 |
| ·CFD和Fluent软件介绍 | 第35页 |
| ·边界条件和求解器的设置 | 第35-3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 ·减小阻力的损失的方法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液冷冷板对流换热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43-67页 |
| ·三种传热方式介绍 | 第43-44页 |
| ·热传导 | 第43页 |
| ·热对流 | 第43-44页 |
| ·热辐射 | 第44页 |
| ·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44-50页 |
| ·对流换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 ·内部强制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 ·换热性能的理论计算 | 第47-50页 |
| ·冷板流道数值计算 | 第50-54页 |
| ·ICEPAK软件介绍 | 第50-51页 |
| ·物理模型 | 第51页 |
| ·网格模型 | 第51-53页 |
| ·边界条件和后处理设置 | 第53-54页 |
| ·数值计算结构分析 | 第54-66页 |
| ·并联流道结构和串联S型流道结构 | 第54-56页 |
| ·加肋片的的S型流道和中间入口的S型流道 | 第56-58页 |
| ·两种肋片顺排的S型流道 | 第58-60页 |
| ·两种传统流道和四中新型流道综合性能的分析比较 | 第60-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液冷冷板结构的实验研究 | 第67-75页 |
| ·冷板实验测试系统 | 第67-70页 |
| ·实验结果 | 第70-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总结 | 第75页 |
| ·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