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凹陷北部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构造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1. 选题依据 | 第8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4. 完成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概况 | 第12-1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区构造概况 | 第13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16-27页 |
·钻井层序划分 | 第16-17页 |
·钻井层序的岩性剖面识别标志 | 第16-17页 |
·钻井层序测井曲线识别标志 | 第17页 |
·地震层序划分原则及其边界识别标志 | 第17-19页 |
·地震层序划分原则 | 第17-18页 |
·地震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 | 第18页 |
·井震联合确定地层分层界面 | 第18-19页 |
·骨干地震剖面的选择 | 第19-27页 |
·选择原则 | 第19页 |
·剖面网的建立 | 第19-20页 |
·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20-27页 |
第三章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 第27-43页 |
·地震资料解释流程 | 第27页 |
·地震资料品质评价 | 第27-28页 |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第28-31页 |
·层位标定技术 | 第28-30页 |
·波组特征 | 第30-31页 |
·断层的解释 | 第31-33页 |
·断层的剖面解释 | 第31页 |
·断层的平面组合 | 第31-33页 |
·等t0 图与构造图的编制 | 第33-43页 |
·成图速度方法分析与速度参数拟合 | 第33-34页 |
·编图的步骤 | 第34-35页 |
·t0 及构造图的编制 | 第35-40页 |
·主要圈闭特征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贝尔凹陷北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 | 第43-62页 |
·构造格局及特征 | 第43-45页 |
·基本构造格局 | 第43-44页 |
·构造层划分及特征 | 第44-45页 |
·构造样式分析 | 第45-50页 |
·伸展构造样式 | 第46-47页 |
·扭动构造样式 | 第47-49页 |
·反转构造样式 | 第49-50页 |
·断裂特征及演化 | 第50-59页 |
·主要断裂描述 | 第50-51页 |
·断裂特征研究 | 第51-54页 |
·断裂活动时期的确定 | 第54-55页 |
·构造发育史分析 | 第55-59页 |
·断裂对油气的控制 | 第59-62页 |
·控陷断层对烃源岩分布的影响 | 第59-60页 |
·断裂活动与油气聚集成藏条件 | 第60页 |
·断裂活动与油气垂向运移通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62-70页 |
·石油地质分析 | 第62-63页 |
·烃源岩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 第62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62-63页 |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63页 |
·典型油气藏解剖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63-66页 |
·典型油气藏解剖 | 第63-65页 |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油气成藏模式 | 第66-68页 |
·原生油藏模式 | 第66-67页 |
·次生油藏模式 | 第67-68页 |
·有利含油气区预测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