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章 标准成本法 | 第11-17页 |
·标准成本 | 第11-12页 |
·产生标准成本的背景 | 第11-12页 |
·目标成本是标准成本的一种 | 第12页 |
·差异的分析揭示 | 第12-15页 |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剖析 | 第13页 |
·直接人工成本差别的剖析 | 第13-14页 |
·剖析变动生产成本的差别 | 第14页 |
·剖析不变的生产费用差别 | 第14-15页 |
·两要素剖析法 | 第14页 |
·三要素剖析法 | 第14-15页 |
·对成本差别的两种处理法 | 第15-17页 |
·本期结转损益法 | 第15-16页 |
·对售货成本、存货法进行调整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标准成本的应用研究 | 第17-25页 |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 | 第17页 |
·标准成本的应用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 第17-19页 |
·相对稳定的企业产品 | 第17页 |
·BOM规范管理 | 第17-18页 |
·企业生产模式一般为少品种、大批量 | 第18页 |
·标准项目不宜过多 | 第18页 |
·材料价格波动相对稳定 | 第18页 |
·成本模拟控制 | 第18-19页 |
·标准成本法和其他方法存在的优势 | 第19-25页 |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存在的优势 | 第19-21页 |
·标准成本 | 第19-20页 |
·实际成本 | 第20页 |
·二者比较 | 第20-21页 |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优劣比较 | 第21-25页 |
·制订目标成本依据的优势 | 第21-22页 |
·制订目标成本所依据的定额的稳定性优势 | 第22页 |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优势 | 第22页 |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优势 | 第22-23页 |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优势 | 第23页 |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优势 | 第23页 |
·提供产品成本资料优势不同 | 第23-24页 |
·提供管理信息的详细程度和侧重点优势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过程及案例分析 | 第25-43页 |
·制订标准成本 | 第25-29页 |
·标准直接材料成本 | 第26-27页 |
·标准直接人工成本 | 第27-28页 |
·标准制造费用 | 第28-29页 |
·标准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 | 第29-33页 |
·产品材料采购区别 | 第29-30页 |
·纯价格差异 | 第29-30页 |
·份额差异 | 第30页 |
·汇率差异 | 第30页 |
·生产差异的计算 | 第30-33页 |
·材料用量差异 | 第31页 |
·人工费率差异 | 第31页 |
·人工效率差异 | 第31-32页 |
·可变制造费用费率差异 | 第32页 |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 第32页 |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 第32-33页 |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 第33页 |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 第33-36页 |
·“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 第33-34页 |
·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 第34页 |
·帐务处理 | 第34-36页 |
·标准成本责任 | 第36-37页 |
·宝钢标准成本制度研究 | 第37-43页 |
·宝钢标准成本制度的组织体系及制度架构 | 第37-39页 |
·标准成本制度的组织体系 | 第37-38页 |
·制定成本标准 | 第38页 |
·成本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标准成本控制手段——计划值管理 | 第39-40页 |
·计划值组织管理体系 | 第39页 |
·计划值项目体系 | 第39页 |
·计划值管理的基本业务体系和业务流程 | 第39页 |
·计划值的修订 | 第39-40页 |
·计划值的完成管理 | 第40页 |
·挖掘成本潜力的重要环节——成本分析 | 第40-43页 |
·生产单元成本分析 | 第40-41页 |
·生产单元成本分析会制度 | 第41页 |
·公司成本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