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28页 |
·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11-13页 |
·选题的理由及研究优势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23页 |
·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关于本研究的两点说明 | 第25-28页 |
·本研究的“青年时期”特指1918年至1927年 | 第25-27页 |
·用广义的编辑概念来研究青年毛泽东的编辑实践 | 第27-28页 |
2 青年毛泽东的编辑实践 | 第28-121页 |
·青年毛泽东编辑的报刊 | 第28-78页 |
·主编《湘江评论》 | 第28-44页 |
·主编《新湖南》 | 第44-51页 |
·协办《湖南通俗报》 | 第51-55页 |
·主编《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 | 第55-58页 |
·创办《新时代》 | 第58-67页 |
·主编《政治周报》 | 第67-78页 |
·青年毛泽东编辑的资料和图书 | 第78-97页 |
·编辑《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和《新民学会会务报告》 | 第78-90页 |
·主编《农民问题丛刊》 | 第90-97页 |
·青年毛泽东的其他编辑活动 | 第97-121页 |
·创办平民通讯社 | 第97-102页 |
·创办文化书社 | 第102-110页 |
·参与湖南《大公报》的编撰活动 | 第110-119页 |
·为《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撰写发刊词 | 第119-121页 |
3 青年毛泽东编辑实践的特点 | 第121-141页 |
·编辑实践目的明确 | 第121-126页 |
·编辑实践紧密联系现实政治,服务革命事业 | 第126-129页 |
·编撰合一,身兼多职 | 第129-132页 |
·创立了中国气派的文风 | 第132-141页 |
·青年毛泽东编辑刊物的语言特色 | 第132-136页 |
·青年毛泽东的行文风格 | 第136-141页 |
4 青年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 第141-174页 |
·编辑思想简述 | 第141-148页 |
·青年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 第148-172页 |
·改造中国与世界 | 第148-159页 |
·从实际情况出发,用事实说话 | 第159-164页 |
·建立统一战线 | 第164-172页 |
·青年毛泽东编辑思想与毛泽东编辑思想 | 第172-174页 |
5 编辑实践与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第174-196页 |
·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 | 第174-185页 |
·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 | 第175-179页 |
·从“呼声”革命到准备上山 | 第179-182页 |
·从注重思想改造到重视社会政治变革 | 第182-185页 |
·从编辑实践分析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 | 第185-194页 |
·在编辑实践中逐步摒弃了无政府主义 | 第185-188页 |
·编辑实践有助于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 | 第188-192页 |
·编辑实践有助于毛泽东群众史观的形成 | 第192-194页 |
·编辑思想是青年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94-196页 |
6 青年毛泽东编辑实践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第196-202页 |
·当时其他刊物的评价 | 第196-197页 |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第197-198页 |
·对现在编辑工作的启迪 | 第198-202页 |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202-204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204-212页 |
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12-213页 |
后记 | 第213-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