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排斥现象研究--基于对10名大学生的访谈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 一、“贫困大学生”的定义 | 第8-9页 |
| 二、“社会排斥”的内涵 | 第9-10页 |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一、关于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二、社会排斥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13-16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二、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排斥的表现 | 第16-25页 |
| 第一节 经济方面的排斥 | 第16-19页 |
| 一、经济来源缺乏保障 | 第16-17页 |
| 二、基本消费无法满足 | 第17-18页 |
| 三、学习条件受到限制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文化方面的排斥 | 第19-20页 |
| 一、语言方面的排斥 | 第19-20页 |
| 二、生活习惯上的排斥 | 第20页 |
| 第三节 社会关系排斥 | 第20-25页 |
| 一、人际交往方面的排斥 | 第20-22页 |
| 二、社会参与方面的排斥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农村贫困大学生对社会排斥的应对方式 | 第25-29页 |
| 第一节 农村贫困大学生对社会排斥的态度 | 第25-27页 |
| 一、认为确实存在差距,需要自己努力 | 第25页 |
| 二、向下比较,寻求心理平衡 | 第25-26页 |
| 三、把社会排斥置之度外 | 第26页 |
| 四、感到剥夺感,认为不公平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农村贫困大学生应对社会排斥的主要方式 | 第27-29页 |
| 一、伪装 | 第27页 |
| 二、攻击 | 第27页 |
| 三、证明 | 第27-28页 |
| 四、退缩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思考 | 第29-38页 |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29-32页 |
| 一、社会排斥的表现维度 | 第29页 |
| 二、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排斥的类型 | 第29页 |
| 三、消极影响与积极的作用并存 | 第29-30页 |
| 四、农村贫困大学生应对社会排斥的认知——行动策略 | 第30-31页 |
| 五、社会排斥的应对阻力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32-36页 |
| 一、加强物质支持 | 第33-34页 |
| 二、心理上的支持 | 第34页 |
| 三、社会交往上的社会支持 | 第34-35页 |
| 四、信息上支持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研究评价 | 第36-38页 |
| 一、研究的不足 | 第36-37页 |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