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行为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导论 | 第7-14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7-8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一、联合国研究 | 第8-9页 |
| 二、中美关系研究 | 第9-10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0-14页 |
| 一、传统主义和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结合 | 第10页 |
| 二、安理会决策机制及投票统计方法 | 第10-12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投票一致率分析 | 第14-20页 |
| 第一节 各国与中美投票一致率情况概述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常任理事国一致率比较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区域国家一致率比较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非一致通过的决议分析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频数最大和争议最多的议题比较 | 第20-22页 |
| 第二节 弃权票和反对票分析 | 第22-26页 |
| 一、美国弃权情况统计 | 第22-23页 |
| 二、中国弃权情况统计 | 第23-24页 |
| 三、中国在弃权问题上的态度及立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影响投票一致率的研究假设 | 第26-44页 |
| 第一节 国家实力与投票一致率的相关关系 | 第26-30页 |
| 一、中美实力与投票一致率相关性比较 | 第26-28页 |
| 二、国家与中美投票一致率相关性比较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议题与投票一致率的关系 | 第30-40页 |
| 一、中美态度和立场的“独立性” | 第33-34页 |
| 二、中美态度和立场的“对立性” | 第34-39页 |
| 三、中美态度和立场的“无差异性”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变量控制及分析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 一、中美投票一致率之比较 | 第44页 |
| 二、投票一致率变化的原因 | 第44-45页 |
| 三、安理会职能降低 | 第45页 |
| 四、投票一致率趋势预测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