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5-22页 |
·信息资本的内涵 | 第15-16页 |
·信息资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信息资本的分类 | 第15-16页 |
·信息资本的特征 | 第16页 |
·公司价值的内涵 | 第16-18页 |
·公司价值的概念 | 第16-17页 |
·公司价值的表现形式 | 第17页 |
·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的内涵 | 第18-19页 |
·流转路径的概念 | 第18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的划分 | 第18-19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与公司价值逻辑关系 | 第19页 |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信息理论 | 第19-20页 |
·信息资本理论 | 第20页 |
·价值理论 | 第20页 |
·资本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公司价值理论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的现状及障碍性因素 | 第22-27页 |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的总体状况 | 第22-23页 |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的表现 | 第22页 |
·信息资本影响公司价值的流转路径 | 第22-23页 |
·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的障碍性因素 | 第23-24页 |
·与信息资本相匹配的设备陈旧 | 第23-24页 |
·信息资本接收者知识结构不健全 | 第24页 |
·自主创新对信息资本的支撑力度较弱 | 第24页 |
·信息资本所需要的现金流量不足 | 第24页 |
·不同载体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的分析 | 第24-26页 |
·以实物为载体的流转路径分析 | 第25页 |
·以人为载体的流转路径分析 | 第25页 |
·以技术为载体的流转路径分析 | 第25-26页 |
·以货币为载体的流转路径分析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 第27-38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指标选择 | 第27-28页 |
·指标选择 | 第27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28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选择模型的构建 | 第28-37页 |
·模型构建的方法说明 | 第28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28-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优化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 第38-47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38-39页 |
·信息资本流转路径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39-43页 |
·模型构建的方法说明 | 第39-40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0-43页 |
·实证检验与分析 | 第43-46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3-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优化信息资本提升公司价值流转路径的建议与对策 | 第47-52页 |
·优化信息资本流转路径宏观环境的建议 | 第47-49页 |
·健全引进新设备的法律制度 | 第47页 |
·建立人才流动的保障机制 | 第47页 |
·政府加大对信息技术补助和专项拨款 | 第47-48页 |
·政府为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 第48页 |
·加强市场信息监管力度 | 第48页 |
·建立保障信息透明度的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优化信息资本流转路径的具体对策 | 第49-51页 |
·加强信息资本所需设备更新改造 | 第49页 |
·强化对信息资本接收者培训 | 第49页 |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优化公司财务资本结构 | 第50页 |
·拓宽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 第50页 |
·完善公司内部信息管理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本传递机制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