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组合钢梁柱焊接节点的滞回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新型组合钢梁柱焊接节点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前人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新型组合钢梁柱焊接节点的设计方法 | 第16-20页 |
| ·低强钢腹板的位置及尺寸的确定 | 第16页 |
| ·弯曲屈服的条件 | 第16-19页 |
| ·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 第17-18页 |
| ·梁截面的弯剪共同作用理论 | 第18页 |
| ·低强钢截面的弯剪控制设计 | 第18-19页 |
| ·低强钢腹板的剪切屈服条件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标准试件的设计与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20-25页 |
| ·标准试件的设计 | 第20-21页 |
| ·设计参数 | 第20页 |
| ·BASE试件 | 第20-21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模型参数 | 第21-22页 |
| ·约束与加载方式 | 第22-23页 |
| ·破坏准则 | 第23页 |
| ·标准试件的有限元验证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4章 新型组合钢梁柱焊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 | 第25-53页 |
| ·新型组合钢梁柱焊接节点的主要参数 | 第25-27页 |
| ·低强钢腹板的位置 | 第25-26页 |
| ·低强钢的强度 | 第26页 |
| ·低强钢的长度 | 第26页 |
| ·加劲肋 | 第26-27页 |
| ·有限元的结果分析 | 第27-49页 |
| ·低强钢腹板的位置(SJA系列) | 第27-35页 |
| ·低强钢的强度(SJB系列) | 第35-41页 |
| ·低强钢腹板的长度(SJC系列) | 第41-46页 |
| ·有无加劲肋(SJD系列) | 第46-49页 |
| ·普通试件和BASE试件 | 第49-52页 |
| ·单项加载 | 第50-51页 |
| ·循环加载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后记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