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演化及圈闭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勘探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概况 | 第14-26页 |
·构造位置 | 第14页 |
·大地构造背景及骨干剖面分析 | 第14-26页 |
第3章 主要构造带特征及演化 | 第26-33页 |
·主要构造带特征 | 第26-31页 |
·阿尔金山前带 | 第26-27页 |
·柴西地区 | 第27-28页 |
·北缘西段 | 第28-31页 |
·主构造带构造演化史 | 第31-33页 |
第4章 断裂分布特征及演化史 | 第33-49页 |
·断裂剖面特征 | 第33-35页 |
·逆冲叠瓦断裂 | 第33-34页 |
·对冲断裂 | 第34页 |
·背冲断裂 | 第34页 |
·花状断裂 | 第34-35页 |
·伸展断裂 | 第35页 |
·主要断裂发育特征 | 第35-43页 |
·断裂平面分布特征 | 第43-47页 |
·断裂形成演化 | 第47-49页 |
第5章 构造圈闭特征及其成因 | 第49-73页 |
·圈闭类型 | 第49-50页 |
·圈闭特征 | 第50-51页 |
·圈闭平面分布 | 第50-51页 |
·圈闭发育主控因素 | 第51页 |
·主要圈闭描述 | 第51-68页 |
·红柳泉构造 | 第52-54页 |
·七个泉构造 | 第54-55页 |
·跃进一号 | 第55-57页 |
·跃进二号 | 第57-60页 |
·绿草滩 | 第60页 |
·月牙山 | 第60-61页 |
·红沟子构造 | 第61-62页 |
·咸水泉构造 | 第62-64页 |
·油墩子构造 | 第64页 |
·马海构造 | 第64-68页 |
·有效圈闭成因分析 | 第68-73页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