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8页 |
第一节 纳米药物载体 | 第14-22页 |
·纳米药物载体的优势 | 第15-16页 |
·纳米药物载体的分类 | 第16-22页 |
·脂质体 | 第16-18页 |
·聚合物胶束 | 第18-20页 |
·无机纳米粒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高分子自组装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研究 | 第22-38页 |
·球形胶束 | 第24-27页 |
·纤维状胶束 | 第27-30页 |
·聚合物囊泡 | 第30-32页 |
·不同形状的组装体对药物传递过程的影响 | 第32-38页 |
·生物分布 | 第32-35页 |
·细胞内吞 | 第35-38页 |
·吞噬作用 | 第35-37页 |
·内吞作用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环境响应性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 | 第38-45页 |
·pH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38-41页 |
·氧化还原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41-43页 |
·酶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 第43-45页 |
第四节 课题提出和研究思路 | 第45-48页 |
第二章 表面微相分离复合胶束的体内分布的研究 | 第48-8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50-61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50-51页 |
·主要仪器 | 第51页 |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51-57页 |
·端氨基聚乙二醇(PEG-NH_2)的合成 | 第51-52页 |
·L-天冬氨酸苄酯-N-羧酸酐(BLA-NCA)和苄氧羰基-L-赖氨酸酐(Lys(Z)-NCA)的合成 | 第52-53页 |
·双功能团引发剂叔丁氧羰基氨乙基-2-溴异丁酸酯(BEBIB)的合成 | 第53页 |
·端氨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NH_2)的合成 | 第53-54页 |
·均聚物聚天冬氨酸(PAsp)和聚赖氨酸(PLys)的合成 | 第54-55页 |
·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PEG-b-PLys)的合成 | 第55-56页 |
·嵌段共聚物PNIPAM-b-PAsp的合成 | 第56-57页 |
·侧链酪氨酸修饰的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PEG-b-P(Lys-co-LysTyr))的合成 | 第57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57-58页 |
·光散射表征 | 第58页 |
·Zeta电位表征 | 第58-59页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59页 |
·聚合物胶束体外稳定性研究 | 第59页 |
·聚合物胶束细胞毒性研究 | 第59页 |
·聚合物胶束的~(125)I标记 | 第59-60页 |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分布实验 | 第60-61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1-79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61-66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66-68页 |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稳定性 | 第68-71页 |
·聚合物胶束的~(125)I标记 | 第71-73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73页 |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生物分布 | 第73-7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表面不同PEG壳层复合胶束的体内分布的研究 | 第81-11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1-83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83-92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83-84页 |
·主要仪器 | 第84页 |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84-87页 |
·L-天冬氨酸苄酯-N-羧酸酐(BLA-NCA)和苄氧羰基-L-赖氨酸酐(Lys(Z)-NCA)的合成 | 第84-85页 |
·均聚物聚天冬氨酸(PAsp)和聚赖氨酸(PLys)的合成 | 第85-86页 |
·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PEG-b-PLys)的合成 | 第86页 |
·嵌段共聚物PEG-b-PAsp的合成 | 第86页 |
·侧链酪氨酸修饰的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PEG-b-P(Lys-co-LysTyr))的合成 | 第86-87页 |
·侧链FITC修饰的聚乙二醇-b-聚赖氨酸(PEG-b-P(Lys-co-LysFITC))的合成 | 第87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87-88页 |
·光散射表征 | 第88页 |
·Zeta电位表征 | 第88-89页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89页 |
·聚合物胶束体外稳定性研究 | 第89页 |
·聚合物胶束体外蛋白吸附研究 | 第89页 |
·聚合物胶束细胞毒性研究 | 第89-90页 |
·聚合物胶束的巨噬细胞吞噬研究 | 第90页 |
·聚合物胶束的125I标记 | 第90页 |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分布实验 | 第90-92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9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92-94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94-98页 |
·聚合物胶束体外蛋白吸附 | 第98-102页 |
·聚合物胶束的~(125)Ⅰ标记 | 第102-104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104-105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吞噬 | 第105页 |
·聚合物胶束的体内生物分布 | 第105-10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四章 自调节多功能协同的抗肿瘤纳米载体的研究 | 第110-13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10-113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113-123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113-1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14-115页 |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115-117页 |
·聚乙二醇-b-聚环己内酯(PEG-b-PCL)和的合成 | 第115页 |
·FITC端基修饰的聚乙二醇-b-聚环己内酯(FITC-PEG-b-PCL)的合成 | 第115-116页 |
·聚环己内酯-b-聚β氨酯(PCL-b-PAE)及靶向基团端基修饰的聚环己内酯-b-聚β氨酯-e(RGDfK)(PCL-b-PAE-c(RGDfK))的合成 | 第116-117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117-118页 |
·光散射表征 | 第118页 |
·Zeta电位表征 | 第118-119页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119页 |
·紫外样品的制备 | 第119页 |
·阿霉素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19-121页 |
·聚合物纳米载体的体外控制释放研究 | 第121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内吞研究 | 第121-122页 |
·载药胶束细胞毒性研究 | 第122页 |
·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122页 |
·组织病理学表征 | 第122-12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7页 |
·嵌段共聚物的表征 | 第123-126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126-127页 |
·聚合物胶束的pH响应性 | 第127-129页 |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体外控制释放 | 第129-130页 |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内吞 | 第130-132页 |
·聚合物载药胶束的细胞内吞和细胞毒性研究 | 第132-133页 |
·载药胶束的抗肿瘤活性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133-13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