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的研究 | 第18-24页 |
·关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研究 | 第24-27页 |
·以往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第27-28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0-32页 |
·创新之处 | 第30页 |
·不足之处 | 第30-32页 |
第2章 科学发展观提出前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第32-63页 |
·党的区域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32-37页 |
·马列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理论 | 第32-35页 |
·西方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35-37页 |
·以内陆地区为重点,各地区均衡发展的战略思想(1949——1978) | 第37-44页 |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形成背景 | 第38-39页 |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 第39-44页 |
·以东部沿海为重点,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思想(1978—1991) | 第44-52页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 第45-48页 |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48-52页 |
·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1991—2003) | 第52-63页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确立 | 第52-55页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 第55-63页 |
第3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 第63-86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现实背景与理论依据 | 第63-76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 第63-69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69-76页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76-80页 |
·初步探索阶段 | 第76-77页 |
·发展丰富阶段 | 第77-79页 |
·整体完善阶段 | 第79-80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和目标 | 第80-86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 第80-83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 | 第83-86页 |
第4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 | 第86-127页 |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 | 第86-95页 |
·西部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6-89页 |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 | 第89-92页 |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 第92-95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第95-106页 |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主要问题 | 第95-97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启动 | 第97-100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 第100-106页 |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第106-114页 |
·东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6-109页 |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优势 | 第109-111页 |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111-114页 |
·中部崛起 | 第114-127页 |
·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114-115页 |
·中部崛起战略的形成 | 第115-117页 |
·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任务 | 第117-123页 |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 第123-127页 |
第5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 第127-162页 |
·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127-141页 |
·加快革命老区的发展 | 第127-131页 |
·加快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131-136页 |
·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136-141页 |
·划分主体功能区 | 第141-149页 |
·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 第141-145页 |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第145-146页 |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 | 第146-149页 |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 第149-156页 |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 第149-151页 |
·加强城市群的发展 | 第151-153页 |
·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 | 第153-156页 |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 | 第156-162页 |
·我国主要经济圈和经济带发展现状 | 第156-160页 |
·经济圈和经济带的发展方向 | 第160-162页 |
第6章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及其前景展望 | 第162-180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 | 第162-166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时代性 | 第162-163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可操作性 | 第163-164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科学性 | 第164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系统性 | 第164-165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更具主动性 | 第165-166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与挑战 | 第166-174页 |
·生命周期理论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的区域病 | 第166-167页 |
·梯度理论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群体、地区的固化 | 第167-169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 | 第169-170页 |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之间的矛盾 | 第170-171页 |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浪潮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冲击 | 第171-174页 |
·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 第174-180页 |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 第174-175页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 | 第175-176页 |
·加强党的创新能力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 | 第176-178页 |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统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 | 第178-180页 |
结语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8页 |
后记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