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述 | 第7-12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 第7-8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8-9页 |
(三) 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 | 第9-12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程序 | 第12-18页 |
(一) 排除非法证据程序的特点 | 第12-14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程序 | 第14-18页 |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 第18-24页 |
(一) 对证据取得严禁范围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18页 |
(二) 对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规定过于单一 | 第18-19页 |
(三) 对实物证据的严禁范围规定过于笼统 | 第19-20页 |
(四) 对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的界定过于模糊 | 第20-21页 |
(五) 对非法派生证据的排除未作出明确规定 | 第21-22页 |
(六) 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告知原则未作出规定 | 第22页 |
(七) 对非法证据排除的举证责任规定不具体 | 第22-23页 |
(八) 对非法取证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 | 第23-24页 |
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 | 第24-28页 |
(一) 建立律师讯问在场制度 | 第25-26页 |
(二) 建立讯押分离制度 | 第26-27页 |
(三) 建立当事人约见检察官制度 | 第27页 |
(四)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申请驳回后的救济制度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