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关于项目采购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关于供应商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关于供应商交样及批量生产后的管理与持续改进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0-22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难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2-40页 |
·现代供应商管理理论 | 第22-28页 |
·现代供应商管理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 第22-23页 |
·供应商的类型分析 | 第23-24页 |
·供应商筛选的原则 | 第24-25页 |
·供应商绩效考核 | 第25-26页 |
·供应商持续改善 | 第26-28页 |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 第28-32页 |
·ISO/TS16949标准的出台背景 | 第28-29页 |
·ISO/TS16949标准概述 | 第29-30页 |
·ISO/TS16949的理论基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第30-32页 |
·AIAG发布的权威汽车行业五大手册 | 第32-36页 |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 第33页 |
·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 第33-34页 |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 第34-35页 |
·MSA——测量系统分析 | 第35页 |
·SPC——统计过程控制 | 第35-36页 |
·波特的五力模型 | 第36-39页 |
·潜在进入者 | 第37页 |
·替代的产品与服务 | 第37-38页 |
·行业内竞争情况 | 第38页 |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38页 |
·购买方的力量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公司供应商开发流程分析 | 第40-48页 |
·FM公司简介 | 第40-41页 |
·FM公司采购部门结构与职责简介 | 第41-42页 |
·FIT项目背景简介 | 第42页 |
·FM公司供应商开发管理 | 第42-46页 |
·大型跨国制造企业供应商开发的一般流程 | 第42-44页 |
·FM公司供应商开发管理 | 第44-46页 |
·FIT项目供应商选择流程——以背板供应商的选择为例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对供应商样品批准流程的剖析 | 第48-52页 |
·FM公司样品批准标准流程 | 第48-49页 |
·FIT项目样品批准流程的剖析 | 第49页 |
·样品批准流程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 第49-51页 |
·样品批准流程中的可取之处 | 第49-50页 |
·样品批准流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改善建议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公司供应商后期管理与持续改善 | 第52-58页 |
·供应商批量生产后的日常管理措施 | 第52-53页 |
·目标管理 | 第52页 |
·交货管理 | 第52页 |
·变更管理 | 第52-53页 |
·追溯管理 | 第53页 |
·供应商绩效考评管理 | 第53-54页 |
·供应商持续改进的相关措施 | 第54-56页 |
·针对考评结果的整改措施 | 第54页 |
·基于共同运作项目的持续改善 | 第54页 |
·供应商成本改进激励 | 第54-55页 |
·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SCAR) | 第55-56页 |
·基于FIT项目实际操作的供应商后期管理缺陷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的缺陷改进建议 | 第58-65页 |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借鉴启示 | 第58-60页 |
·组建跨功能团队协调管理 | 第58-59页 |
·有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 | 第59页 |
·关注质量成本的优化 | 第59页 |
·重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第59-60页 |
·供应商管理体系的缺陷与风险 | 第60-61页 |
·对供应商持续改善中的缺陷 | 第60页 |
·对供应商依赖性带来的风险 | 第60-61页 |
·供应商参与技术研发不足 | 第61页 |
·改善供应商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供应商的持续改善 | 第61-62页 |
·推动供应商参与产品研发 | 第62页 |
·重视供应商风险控制 | 第62-63页 |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