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7-8页 |
(二) 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8-9页 |
二、 赤道原则的概念及其生成 | 第9-12页 |
(一) 国际经济软法及赤道原则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赤道原则的生成 | 第11-12页 |
三、 赤道原则的价值与影响 | 第12-14页 |
(一) 利润绩效的角度 | 第12页 |
(二) 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则和标准的角度 | 第12页 |
(三) 经营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变的角度 | 第12-13页 |
(四) 赤道原则的调整范围和调整目的角度 | 第13页 |
(五) 国际经济软法的发展趋势角度 | 第13-14页 |
(六) 投资主体的品牌、信誉及投资效果的角度 | 第14页 |
四、 赤道原则的国内外实践 | 第14-18页 |
(一) 赤道原则的国际实践 | 第14-16页 |
(二) 赤道原则在中国的实践情况 | 第16-17页 |
(三) 以赤道原则为代表的国际经济软法规则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 国际经济软法的有效性在逐步提高 | 第17页 |
2、 国际经济软法的数量与质量在逐步提高 | 第17页 |
3、 国际经济软法的接受程度和广度将得到提升 | 第17-18页 |
4、 国际经济软法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 第18页 |
五、 对中国实践赤道原则的改进建议 | 第18-20页 |
(一) 加强国内金融业内部组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 第18-19页 |
(二) 对赤道原则所涉及的软法规则进行系统的梳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页 |
(三) 提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机制 | 第19页 |
(四) 积极参与推进赤道原则的修订和发展 | 第19-20页 |
六、 结论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
学术成果 | 第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