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儿童图书馆及其服务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儿童图书馆概述 | 第15-18页 |
一、 儿童图书馆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儿童图书馆的类型 | 第15-16页 |
三、 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儿童图书馆服务 | 第18-22页 |
一、 儿童图书馆服务的类型 | 第18-19页 |
二、 儿童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 第19页 |
三、 儿童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四、 做好儿童图书馆服务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儿童图书馆服务现状分析 | 第22-38页 |
第一节 政策法律及资金来源 | 第22-24页 |
一、 政策法律 | 第22-23页 |
二、 资金来源 | 第23-24页 |
三、 存在的不足 | 第24页 |
第二节 服务环境及馆藏文献 | 第24-28页 |
一、 服务环境 | 第25-26页 |
二、 馆藏文献 | 第26-27页 |
三、 存在的不足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服务内容 | 第28-35页 |
一、 借阅服务 | 第28-30页 |
二、 预约服务 | 第30-31页 |
三、 参考咨询服务 | 第31-32页 |
四、 交流合作服务 | 第32-33页 |
五、 教育培训服务 | 第33-34页 |
六、 特殊群体服务 | 第34-35页 |
七、 存在的不足 | 第35页 |
第四节 服务对象及服务人员 | 第35-38页 |
一、 服务对象 | 第35-36页 |
二、 服务人员 | 第36-37页 |
三、 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对我国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建议 | 第38-48页 |
第一节 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并加大投资力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重视馆舍及馆藏资源建设 | 第39-41页 |
一、 完善儿童图书馆建设 | 第39页 |
二、 馆舍建设人性化 | 第39-40页 |
三、 馆藏资源多元化 | 第40页 |
四、 加快馆藏建设的电子化进程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拓展儿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 第41-45页 |
一、 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与主题活动 | 第41页 |
二、 积极推广儿童阅读活动 | 第41-43页 |
三、 注重合作与交流服务 | 第43-44页 |
四、 重视低幼儿童服务 | 第44页 |
五、 加强弱势儿童群体服务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加强服务对象及馆员队伍建设 | 第45-48页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第45页 |
二、 培养职业精神 | 第45-46页 |
三、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 第46页 |
四、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8页 |
一、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48页 |
二、 论文的不足 | 第48页 |
第二节 研究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