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关于场外交易市场的界定、特征及功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解决思路与措施的研究 | 第13-16页 |
·文献总结 | 第1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建设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范畴、特点与功能 | 第18-19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界定 | 第18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 | 第18-19页 |
·资本市场的完备性理论 | 第19-23页 |
·完备资本市场的理论内涵 | 第19-20页 |
·完备资本市场模型的构建 | 第20-22页 |
·完备资本市场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 第22-23页 |
·融资需求的差异性理论——基于场外交易市场 | 第23-24页 |
·投资的风险偏好差异性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6-29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26-27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清理与关闭阶段 | 第27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重新开放阶段 | 第27-29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 | 第30-31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31-32页 |
·场外交易市场结构单一、层次不足 | 第32页 |
·场外交易市场监管问题 | 第32-33页 |
·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存在很大不足 | 第33-34页 |
第4章 国际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 | 第34-41页 |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 | 第34-36页 |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 第34-35页 |
·经验总结 | 第35-36页 |
·新加坡场外交易市场 | 第36-37页 |
·新加坡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 第36页 |
·经验总结 | 第36-37页 |
·印度场外交易市场 | 第37-38页 |
·印度场外交易市场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经验总结 | 第38页 |
·我国台湾场外交易市场 | 第38-40页 |
·台湾场外交易市场现状 | 第38-39页 |
·经验总结 | 第39-40页 |
·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与以上场外交易市场的比较分析 | 第40-41页 |
第5章 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定位 | 第41-49页 |
·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41-45页 |
·坚持市场化原则 | 第41-42页 |
·与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相协调原则 | 第42-43页 |
·重视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43-44页 |
·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原则 | 第44页 |
·坚持开放性原则 | 第44-45页 |
·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定位 | 第45-49页 |
·明确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 | 第45页 |
·明确场外交易市场的市场定位 | 第45-47页 |
·树立场外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观念 | 第47-49页 |
第6章 我国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模式选择 | 第49-56页 |
·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横向分类和纵向分层 | 第49-50页 |
·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形式选择 | 第50-52页 |
·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选择 | 第52-54页 |
·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监管体系选择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